书籍:走出剧情
分享者:up子木
跳脱剧情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脑海里立马浮现过去经常抽到的一张卡。
13年从家里逃出来,14年获得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年底因为身体问题回到家中,一困就被困了两年。那个时候家里就像一个局,每个人都被困在这个局里动不了,互相束缚。我既想当拯救者,拯救这个家庭,却又是受害者与施害者,对家里造成很大的影响;不敢工作,害怕没人照顾外婆和弟弟,想帮母亲分担,对父亲非常抵触;却又非常讨厌这个家,想要逃离。
我经常找一位朋友帮我占卜,寻求安慰,她指出的方法和情况在现在看来其实是很好的解决方式,出于一种更高和爱的频率。可我当时做不到,视野太狭窄,能量太低,觉得什么都不可能改变,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结果也如自己所愿。直到后面我找到机会放弃,离开。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张卡其实想告诉我,允许自己放手,离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因为责任困在别人的生活,你在其中被纠缠太久太久了。
人生如戏,你是舞台上的演员,扮演着自己认同的角色,沉迷在其中不自知;还是舞台下的观众,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思考这场戏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意义;亦或是这场戏的导演,你给自己写了一个剧本,把想要的角色安排其中呢?
看电影时,有的人会把自己代入某个角色,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有的人边看边思考这一秒这一幕的意义;有的人觉得这剧本写的不够好,回去改造剧情……你,又是哪种人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我们去某个地方,可能会习惯性的走那条街道,边走边找招牌,寻找路牌号码。我们的视野就局限于眼前这个平面视角。
如果我们走到对面,把视野拉宽拉大,我们会看到更多有趣的可能性,一目了然。
欣频老师也说过,解决问题要站在更高或者更低的维度去看待,这样才能看的更全面。
如果你对当前的工作或关系不满意,试着离开你自己,从观众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戏:眼前的这个人给你怎样的感觉,你对他有什么建议吗?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满意,为什么还呆在这,为什么不敢离开,离开后你会怎么办,不离开你会怎么样,类似记者采访的形式自问自答。
与其认命,成为被安排的演员而不自知,还不如造命,自导自演。
成为母亲的子木因为想激活内心年轻的渴望,突破了“人老了不要跳年轻人舞蹈”的剧情,报上了她想要的街舞班。那你呢,你内心有什么渴望,却被剧情束缚不能获得自由呢?
允许他人所是
而非如我所愿
当我们频率提升了,看的视野也开了,我们可能会对周围的人升起批判和执着。
“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这么做对你不好啦”“都叫你别这么做了”。
但正如之前我所说,当一个人能量低下时,她是看不到更高更大的画面的,也不会去接受别人的意见。
允许别人用他的模式生活。
我们也可能会想把陷入泥潭的人拉出来,可是怎么拉都拉不动,反而干涉过多产生业力。
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怎么知道这份课题对他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
他们有权利受苦,有权利处在过渡期,直到他们不想在这么下去了,寻求帮助时,你再来帮他们吧。
允许别人陷入剧情。
不要把他们 剧情套入你好不容易跳脱出来的剧情中。
你有选择的自由
子木说,家庭社会的言论观点让我们种下了许多木马。
比如身材不好,不漂亮就不配别人喜欢;
没有那么多钱无法体验丰盛的感觉。
人活着就是不断给自己解套,把身上不属于我们的东西瓦解掉。
正如塔罗里的恶魔牌,身为演员的人类觉得自己被捆住了,别无选择,不敢迈出改变的一步,只好接受炼火的折磨;
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演员身上的锁链并没有绑的很紧,可以找办法解开;而且手脚也没被绑住,有机会可以脱逃;
那作为创造塔罗牌的导演呢?恶魔的下一张牌是塔,代表摧毁和改变。当你意识到这一切限制源于自己的恐惧所造出来的幻想时,你会寻找出路,告别过去。
子木也分享到,当你发现自己重蹈覆辙时,不要责备自己,而是允许自己掉进这个坑,去体验这一切为你带来的礼物。
很多人在坑中躺了很多年而不自知,如果你知道自己掉进坑,那么恭喜你,你离导演的距离又进了一步。
演员之所以为演员,因为他付出100%的精力投入其中,而精力也可以理解为他的人生。
所以你有选择的自由。
子木说,那些觉得自己不自由的人,是因为他们把选择权力交给了别人,从而丧失了自由。
想要有钱,对自己好的男朋友,是因为自己缺钱缺爱,需要通过别人来实现。而当你把实现权力交给别人却失望落空时,自己会变得很被动,于是选择权又回到自己身上。
说到底,还是要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好好爱自己。当爱的能量越来越满,甚至溢出来时,你就会发光发亮,吸引到和你同频率的人和环境。
阴阳平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父母和孩子。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反映着与父母,老公老婆,孩子的关系。子木说,当我们做错事时,内在会有个声音批判我们,就像小时候被父母责骂的剧情,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时,学会与内在的身份和解,用爱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内在。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认为自己应该是男性,对女性有很大的偏见,所以从小到大我的男性和女性朋友比例可以说是9:1。就算认识了女性朋友可能过段时间就绝交了。直到我后面有意识的了解自己,女性意识时,阴阳之间的秤台才逐渐恢复平衡。
阳性代表力量,勇气,信心。当他失衡时,我们会变得暴躁,控制欲强,攻击性。
阴性代表智慧,包容,滋养。当她失衡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没有界限,情绪化。
引用爱《希斯埃及女神卡》书中的一句话:当能量平衡时,我们同时获得了智慧和力量,能够去接纳自己,并设定人我界限;我们学会到如何敬重他人与受人尊重,而不失掉自己的力量或变得卑躬屈膝;我们会学到如何在充满力量但却平静的状态下去服务别人;我们会学到如何在人际关系当中摆脱操控和装模做样,直接展现真实。如此一来,阳性和阴性能量就能恢复他们各自的使命,在爱中得到结合,共同创造出和谐与喜乐,达到内在圆满平和之境。
成为心智成熟的人
当我们把现状归咎于学校,社会,家庭和朋友时,其实是改变的权利交托了出去。
当我们为自己的现状负100%责任时,改变的权利就在我们手中,我们有能力走出剧情。
子木说,你现在的状态其实是你自己的允许所造成的。
允许把责任归咎于外界,允许自己沉浸在死水里,允许等着别人来拯救你,改变你的生活……
如何能达成心智成熟呢?子木分享到:你需要获得自由完整的体验过程。
身为父母,我们总对孩子担心受怕,却不知道担心其实是一种诅咒;
我们为孩子扫除路上障碍,让他一路畅通无阻,却让他丧失了对危险的觉察性,和面对与解决问题时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总是干涉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按着自己“我为你好”的期望而活,却让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子木说,在一定界限内,对孩子干涉越少,他越有时间和信心或者完成自由的体验,形成心智成熟的他。
平时孩子在客厅玩游戏,子木房间看书,两人互不打扰,子木也不会为了看孩子而问需不需要妈妈加入,除非孩子主动找她玩。在这个互不影响的空间里,孩子可以在非常长的时间里沉浸自己想要的环境中,专注力也被逐渐培养。
当孩子遇到障碍时,如果情况不是很危险,子木不会提醒他。她会让孩子充分地去体验这份危险,让他培养这个意识与觉知。
动物也分两种,一种是生存能力强,在大自然中历经竞争、危险、厮杀的存活的动物;一种是困在笼子里,靠别人的食物而活,野性逐渐消失的观赏物。很明显,前者的生命力要比后者强。
所以啊,跟随自己的好奇心,多去体验不同的经历,与美好的事物链接,创造更多感同身受。
当你去高级的酒店时,你会感受到其中的豪华的装修,人性的服务,有素质的客人,这份能量也会逐渐种植在你的潜意识中。反之亦然。
允许自己做想做的事,从而获得满足感,形成动力,不断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子木说,花1秒钟和1年看透一件事物的人,他们的生活是非常不同的。
有些人可能会付出很多金钱和时间,不断地碰壁,把自己逼到死胡同时才学到教训。
比如现在有很多骗子和传销组织。我们要怎么辨识对方呢?子木说,让自己接触更多的知识面。当我们听得多,看得多,脑里就会有判断对方是真是假。神奇的是,准备这篇文章的这几天,我看到很多关于辨识传销的讯息。
如果真的很不幸付出了代价,感谢这个代价让你看到内在缺乏什么,让你有了丰富的体验吧。
我想被你看见
当父母和别人聊天时,有些孩子会一直喊父母的名字,可父母好像没听到一样没有给予回应,“爸爸”“妈妈”成为了不断循环的背景音……
当男方下班回来,抱怨一声“好累”时,女方直接一句“你累什么累,我还要照顾孩子搞家务买菜上班”直接劈上去……
当朋友说“我发烧了,可是我想吃别人给我的鸡翅时”,你没有照顾她想被关注的感受,直接来句“把鸡翅放到冰箱冻着等好了再吃”……
我们可能往往会看不见别人背后的感情需求,表面上和另一个人说话,实际上并没有。
学会肯定对方的感受。
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回应对方时,肯定对方的感受。
“孩子,我听到你叫我了,有什么事吗,我现在在忙。“
“你累了是吗。”
“我知道发烧很不舒服……”
对方的需求得到了回应:啊,我被看见了。双方才愿意继续沟通。
子木说,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呢?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我们能不能真实地回应对方的感受。
当彼此观点不同,可能会讲道理,引发争执。谁对谁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这个人在一起是否快乐。
我们可能也会看到有些情侣经常吵架,但是关系越来越好的局面。
那婚姻的底线又是什么呢?情感的流动,双方看见与被看见,在一起会感到开心。
如果一方过得不开心,面容会逐渐变得憔悴,精神压抑,生命力和创造力衰退,反而更加不敢离开这段关系。
如果彼此不能交流真实的情感,一方像黑洞一样没反应,或者不断地攻击和责备,两人变得不开心,这会不断的消耗彼此的生命力,变得没有能量,于是向外索取(通过出轨,沉迷上瘾,暴饮暴食),结果消耗更多的能量。
当你和一个人在一起时感到开心,这股能量会不断滋养着你,让你感到踏实,能量回归,热情、感受力、创造力得到复苏,找到属于你的自尊和自由。
这才是对生命的负责。
子木也分享到书中的一段文字,朋友约作者去爬山,可作者身体不适却想见朋友,于是她灵机一动,觉得在山脚下等朋友也是不错的方法。而当朋友知道背后的原因时,跟作者说:其实你可以和我协商,我们可以改成喝茶啊。
我们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情况,觉得自己的选择是为对方着想,却从未找过对方交谈。
子木说,这就是遇到问题就一个人扛着,这段关系中,你看不到别人,看不到和对方商量的选项,只看见自己。
其实也有害怕展现自己,说出内心的事实,害怕失败和被拒绝的恐惧参与其中吧。
专注于自己的能量
很多人问子木,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家庭,做读书会分享,还能去旅游,写作,看书,参展,看不同的人呢?
子木回答:把所有能量用在自己身上,宠爱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我,自爱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与外部对抗,怼天怼地对自己怼他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和他人,担忧这担忧那,做消耗力量的事。
只有当你内在能量提升了,你才有能力走出剧情,也能吸引美好的事物来到你身边。
不要太用力地活着
当我们用外界的标准去生活,上很多别人口中的课,买很多别人口中的书,每天打卡,不断的链接别人,渐渐的,我们会感到疲倦,焦虑,不安,感觉自己被不断的拉扯着。
放过自己吧,不要和自己较劲。
顺应自己真实的需求,你需要什么,其实你的内心知道,只是你不敢去面对。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纠结痛苦呢,子木分享了驱动力这个概念。
外驱动力来自于别人的声音,它就像不合尺寸的齿轮被安装在车子上,持久性,让人费力,内耗。如果我们用不好这股力量,可能到后面积累很多的压抑会爆发,抗拒别人,反扑到我们身上。
内驱动力则是当下怎么舒服怎么来。当你内在全身心的想要创造和表达,就像上瘾一般,感觉有股能量一定要流出来时,那就去做吧。你不需要费太多力就能表达出来,如心流般水到渠成。
好好的聆听自己的声音,和自己独处。
如果你不敢独处,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是谁。
最后引用子木的话,走出剧情,意识是不要把别人的剧情套在自己身上,你需要知道自己是谁,真正想干什么,找到属于你的内在驱动力。
苏格拉底也说,认识你自己。
感谢你的观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