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二:父母婚姻冲突
印象中父母很少有激烈的冲突,但是但从我记事起,妈妈对爸爸,对奶奶,对家里人的唠叨就没有停过,估计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父母最激烈的争吵可能也是源于母亲的唠叨。
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一天暑假,照往常大家一起吃晚饭,爸爸喜欢吃饭时喝点小酒,所以一切看来很正常。爸爸是银行信贷科的,那段时间经常下乡,即便不下乡,用妈的话说,有个狐朋狗友的喊一声就不在家吃饭,不吃饭也不打声招呼。今天难得爸爸在家吃饭,可坐到饭桌前,妈妈又开始她的喋喋不休。我不记得妈妈在说爸什么了,但原本的雅兴荡然无存了。爸爸大喝一声“说够了没有!”妈以为爸不会反驳,没想到爸居然嫌她烦,妈也来气了,“天天就知道在外面帮别人,家里的事你管过吗?”总之就是嫌弃爸爸没用,只会想公家的事,别人的事,不着家。“啪”的一声,爸爸把碗筷重重的按在了桌上,起身想走,不吃饭了,妈妈接着还继续唠叨,得理不饶人的架势,我都看不下去了,我也大声说“吵什么吃个饭也吵!”妈妈居然说我帮着爸,白养我了……这话说得真是不可理喻!爸爸拿着酒瓶子到客厅沙发去喝酒看电视了,留下我和妈在饭桌上,本着见好就收,想着妈也给爸一个台阶下吧,没有!就这么叨叨叨的说个没停!爸借了点酒精也来劲了,直接就掀了桌子,妈怵了一下,他没有想到爸会掀桌子。“这日子没法过了,呜呜呜”妈妈如泼妇加怨妇的失态,却没让我起半点同情心,我觉得自己怎么可以这么冷血呢,但事实就是我很烦,烦死了这种埋怨和争吵!妈妈一边说一边收拾行李要回娘家,爸也没有要拦住的意思。“你也去收拾行李去”“去哪?”“去外婆家!”“哦”我知道我不能选择说不去,因为妈妈摆出了弱者的姿态,如果我不去,我就是和着爸爸欺负妈妈!我怯生生地跟着妈妈出了门,出门还望着爸爸,他沮丧无助,耷拉着脸,但也没开口要我们留下的意思,最后还是让孤独落寞的爸爸在家收拾残局。我其实内心是向着爸爸的,谁也不喜欢被唠叨,但是我却不能表达。我想我是爱爸爸的,因为我居然会心疼我爸,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婆,总说自家老公不行呢!
我和妈妈住到了外婆家,后来妈妈利用暑假期间带我出去了一趟桂林旅游。时间过了半个月吧,有一天,爸爸来了,买了活鸡说来孝敬外婆的,顺便接妈妈和我回家。“这些天也玩够了,回家吧”爸爸好气的跟妈说,妈妈居然也没生气了,收拾行李就回去了。就这样他们和好了,他俩独处应该有彼此道歉吧,但我在场的时候就没有听到道歉的话。也许他们都彼此习惯了吧。和好的方式也没有仪式感,就这么跟着回家了。和谐状态嘛,我没怎么感受得到,偶尔爸爸会调侃一下妈妈,但唠叨还是依旧。这种循环模式还是存在,只是爸爸不会动粗了,他选择了要么声音盖过我妈,要么选择摔门而出,而关于不打招呼就出远门的行为已变成了常态,妈妈觉得得不到爸爸的尊重,直到现在也亦如此。一辈子了,父母还没学会彼此的尊重,有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夹在中间真不好受。
父母的冲突模式:母亲从埋怨到离家出走(从言语到行动)表达对父亲的不满,父亲从西掀桌子到乖乖认怂(从强势变妥协)平息此次做“战争”
阶段一:母亲的唠叨和抱怨是希望引起父亲的对家的重视。本心是希望父亲能感受到她的孤独和辛苦,但抱怨却把父亲推向了对立面,父亲觉得烦躁,同样也觉得母亲不能理解他。母亲委屈,父亲却没在意,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说说也就过去了,没有设身处地提母亲思考更没有安慰。
阶段二:争吵升级。父亲一直的隐忍,只是想换得家庭的平静,但越是如此,妈妈越是“不知趣”,喋喋不休,层层逼近。终于在一次酒后,父亲情绪爆发了,但他不能打妈妈,所以只能以掀翻桌子的行为来阻止妈妈的唠叨、抱怨。面对爸爸的激烈情绪,妈妈可能也意识到是不是说太多了,但是她也一样不肯认错。为了维护她没有错,选择哭泣来作为弱者、受害者,让家人都觉得是我爸错了。
阶段三:妈妈带我离家出走,捍卫自己的“尊严”,让爸爸意识是他错了,等待爸爸的道歉。这场战争一定要有胜负,她就是要做赢家。妈妈将委屈转化为对抗,强制分开彼此都能冷静下来,当下感觉的无助,只有“逃回”娘家,才能感受到被爱。
阶段四:给爸爸台阶下,赢得战争。没过多久爸爸来接妈妈回家,她受伤的心灵得到平复。
生活当中,我的婚姻也有父母模式的影子。
模式一:抱怨唠叨,显示弱者身份,寻求被关注被疼爱。
模式二、两个人吵架,我选择冷战方式来占据“战争高低”,而每次争吵都是老公先“投降”,我是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