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却是个不爱看书的人。
自从学校毕业以后,很久没有看书了。倒不是我已经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了,而是感觉我的三观,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已经养成,不再需要通过读书去培养三观了。
现在的书,无论印刷书刊还是电子书,垃圾太多,优秀作品太少,过于迎合大众口味,失去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文学价值,没有可阅读性,连标题都是哗众取宠式的,单纯为了吸引眼球。
我曾经给自己定下的规定:不再看任何一本书。砖头块的大部头小说不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现代人接触到的信息过于庞大,过于复杂,而且都碎片化的信息和文化知识,可以传世的文学作品太少。现代的文学作品大多缺乏工匠精神,快餐式的输出,不愿意花时间去打磨雕琢一部作品。古时候的人,愿意为了一个字反复推敲,贾岛之所以被称为苦吟诗人,就是因为一个字的精雕细琢,才能有艳绝后世,传唱千年的诗作。
现在的人写作,连标点符号都用不好,错别字都发现不了,拼音打字出来的同音字比比皆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这样的文章怎么能让人提起兴趣?更别谈主题立意、构思和思想了。如果对自己没有高标准的要求,就没有办法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写作是一种文学创作,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无论是标点符号、错别字、语句、表情达意、主题立意、构思和需要传达的思想,都需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才能写出传世作品。
现在能够被人推崇被人传阅的文学作品仍然是近代以前的那些文学名著,当代的文学作品缺乏可读性、缺乏文学性、缺乏传阅性,实在是没办法跟前人相提并论。
我现在所掌握的文学技能全部都是上学的时候积累的,文字功底都是上学的时候练出来的。当年我读过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当年我读过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当年我读过的《杂文选集》、《读者》、《演讲与口才》,都成为我今天跟别人吹牛的资本,成为我今天能够自信的在老板面前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成为别人仰望我的理由。当夸夸其谈没有付诸行动就是浮夸,付诸行动后,用实践验证夸夸其谈的理论,那就是理论付诸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了。
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人不喜欢学习,不愿意读书,认为读书没有用,学习没有用,现在终于有一句话可以说服他们了:你现在吃的苦就是在还上学的时候不用心学习的债。当年喜欢学习,读书的人现在都有不错的发展,至少文学修养都不错,而我们,只会说:“我草,写得真特么好!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很多同学在面对客户、面对老板、面对同事的时候都无法表达,甚至一开口就是伤人的话,气人的话,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良性沟通,就是因为上学的时候不愿意努力,进入社会也不愿意读书,提升文学修养。
而如今,我开始觉得,即使现代手机和网络如此发达,读书仍然是增加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而且只有那些传世名著才值得阅读,所以还是需要抽时间去书店,接受文化氛围的熏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