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一个节气,并不等于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来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被多彩的秋色点染着,美不胜收。在南方,银杏飘黄、枫叶流丹,到处是一派迷人秋色。
立冬也有秋收、冬藏的含义。
民谚“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在立冬这天吃些驱寒的食物,补充体能和热量,充实元气,调节身体,以适应气候变化,也称为“补冬”。
01
立冬进补,“少咸多苦”。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
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
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过咸无益,吃点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蔬菜。
02
立冬进补,血脂高的如何进补?
冬季进补,控制量非常重要,要适可而止。
比如大家喜欢在冬天吃大闸蟹、火锅、羊肉,大闸蟹最好少吃蟹黄、蟹膏,吃一只就足够。
火锅吃清淡的锅底、不吃内脏。
羊肉吃瘦肉部分,少吃肥、油。
03
立冬后天气渐冷,喝好5杯水防血栓。
第一杯水:起床后
起床后饮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从而降低血栓风险。
第二杯水:晨练前
晨练前少量饮水,降低运动引起的脱水、血液黏稠的风险,有助预防血栓。
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
第三杯水:饭后半小时
饭后半小时再饮水,200毫升左右,有助于缓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
但要小口小口地喝。
第四杯水:下班前
建议上班族养成下班前喝几口水的习惯,一纸杯的量就足够了。
第五杯水:睡觉前
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丢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缓解该现象,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
总之,注重冬季养生。所谓立冬开始养得好,来年生病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