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讲读《情绪管理》第三课:怎样理性地处理情绪波动?

讲读《情绪管理》第三课:怎样理性地处理情绪波动?

作者: 作家小渡渡 | 来源:发表于2023-02-12 13:14 被阅读0次

    前两节课我们讲了如何正确认知情绪,如何摆脱低级的情绪管理,今天,我们讲讲情绪管理的第三课:怎样理性地处理情绪波动?

    这节课有三个重点【知识要点】

    · 一是掌握调整内在信念系统的方法。

    · 二是理解意义换框的方法。

    · 三是分清人生三件事。

    有四个【金句】:

    1. 人的内在信念就如同一张看待世界的地图。

    2. 信念是为目标服务的,行为是由信念决定的。

    3. 意义换框是在事物的反面找到对自己推动的力量。

    4. 一个人痛苦是因为不做自己事、专管他人事、成日里操心老天事。

    下面,开始【精华解读】:我们知道,有效的情绪管理有三种方法:用理性调整自己的内在信念系统、用感性调整身体的感受和内感官、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这一课时我们来学习理性的情绪处理法,核心就是调整人的内在信念。

    一、调整内在信念系统

    调整内在信念系统需要全面地理解信念、理性的发掘内在信念、突破局限性的信念。

    1、全面地理解信念

    1)信念的种类

    人的信念有三种,第一种是“……是最重要的”,比如“做人诚信最重要”。第二种是“……应该是怎么样的”,比如“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第三种“因为……,所以必须……”,比如“知错必改”。

    2)信念的来源

    人的信念有三种来源:亲身体验、外部教育、自我琢磨。

    “河边很危险,不能靠近”。人有这个信念可能是因为自己曾经掉在河里或看到别人掉在河里形成的;也可能是父母、师长天天教导形成的;也可能是自我内心琢磨出来的,心想“我不会游泳,万一掉下去就完了”。

    3)信念的意义

    人的信念的三种来源实际上都是人的过去的经验。每个人也都是在用过去的经验,做着当下的决定,承担未来的结果。人的经验在外部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最有用,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经验最没用。当下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人们大量的信念也随之被冲破。

    4)信念的缺陷

    人的内在信念就如同一张看待世界的地图。这个地图有助于我们去认知这个环境,能够让我们最大程度上的获得安全。

    但人们的地图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因为这张地图是有缺陷的。缺陷在于人的大脑喜欢扭曲、归纳、删减。因为有这些扭曲、归纳、删减,人们的认知就不会是世界的一切了。

    扭曲。扭曲能使人快乐,能给人带来意义。比如人们在黄山旅游时说“你看,那块石头长得像……”;或者也经常有人说“感觉跟你在一起很温暖”;或者很多年前人们常说的“读书不好注定没出息”。

    归纳。有人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就是一个归纳。但这显然是一个错误,因为没有人能和所有的男人都有互动。持这个信念的人肯定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从自己的角度认为那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就把“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当作自己的信念了。

    删减。比如有两个人在对话,甲说:“那件事怎么样了”,乙说:“就那样呗”。甲接着说:“那样你也接受啊”,乙说:“那你还想怎样”。其实这样的对话只有甲、乙两个人能懂,别人根本听不懂,这就是一种删减。

    2、理性地发掘内在的信念

    信念是为目标服务的,行为是由信念决定的。了解下面几个案例有助于人们发掘人的内在信念。

    案例1:竞争越激烈,越不能放松

    “越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就越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笑到最后,所以这点苦这点累算什么?”

    这个例句中的目标是“笑到最后”,信念是“竞争越激烈,越不能放松”,因而行为是“不怕苦、不怕累”。信念是没有对错的,信念唯一的对错是看效果。这套信念如果让人紧张的难以承受,那就有问题,就需要调整;如果能够让人因此获益,那就可以继续持有。

    案例2:我不可能成功

    “我不可能成功的,到头来还不是吃力不讨好,我还是不要去了吧!”此例句的目标是“成功”,但信念是“我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最终的行为是“我不去了”。

    这套信念是有问题的,因为它的目标和信念是相反的。背后的意思是“我想改变我自己,同时我觉得不可能”。

    案例3:读书不一定有用、不读书一定不行

    “我知道读书也不一定有用,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如果连书都没有读好,以后还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无论如何我也要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

    这句话的背景是孩子因为读书的事情离家出走了。孩子的微信是通的但不接电话,母亲希望孩子早点回来把高考给考了,这是母亲说的一段话。这段话的目标是“要孩子在社会上能够生存”,但信念是“读书不一定有用、不读书一定不行”,因而行为是“要孩子考上好大学,同时也很纠结”。

    问题就在于这里的信念有两条,一条是读书不一定有用,一条是不读书一定不行。这是两条对冲的信念,所以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因为内心认为“自己不做不行,做了也不一定行”。

    3、突破局限性的信念

    局限性的信念有三个阶段:“应该如此”、“托付心态”、“没有办法”,这三个形成了一个闭环,给人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与痛苦。

    1)应该如此。一件自己认为“应该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会感觉很正常,但如果没有发生就会很难受。而这个“应该”往往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设定的。

    2)托付心态。当人们认为有些事情不归自己管,而是应该由他人来完成的时候,就会形成托付心理。比如把工作的业绩托付给下属的听话、把生活的安宁托付给家人的理解等。

    3)没有办法。当人认为“应该”的事情没有发生,“托付”的东西没得托了,就会觉得自己“没办法”去解决了。

    比如有的女性朋友在听完邵一鸣老师的课程之后,会跟邵老师说:“您讲的真好,但是我觉得我老公应该来听这个课”。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我的伴侣应该改变,我们家庭的幸福、快乐取决于他是否改变,如果他不改变我学了也没有办法”。

    如何突破局限性的信念呢?就是要告诫自己这三点:“应该如此”的信念只能要求自己、独立的人对于别人的帮助才会更加感恩、办法大多都是后天练习出来的。

    当一个人觉得一件事情应该是自己做,而不是全靠别人配合的时候,对于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所感恩。自己也会主动地练习好的方法来做出改进,这样就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意义换框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取决于我们关注哪一面。经常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事物,但我们可以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这实际上就是意义换框,也就是说在事物的反面找到对自己推动的力量。

    同样的一件难题,有的人觉得是个困难,有的人觉得是个锻炼;有的人认为是个压力,有的人认为是动力。面对老板的批评有的人认为是指责,有的人认为是要求;有的人选择抱怨,有的人认为是老板的期待。

    比如当被问到“一个女性长得不好看有什么优势”的时候,很多人会立刻跳出来说“安全”。其实这不叫意义换框,这是脑筋急转弯,背后的意思好像是“丑的连坏人都下不去手了”。其实做意义换框之后应该是“她在企业中能做一番成就,肯定是凭的真本事”、“她能找到伴侣说明他们之间是心与心的交流”等。

    遇上一个特别挑剔的客户,如何做意义换框让自己更开心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想法:这样可以考验我的业务知识;这样可以磨练我的意志;挑剔只是代表客户在乎;挑剔的客户成交后,不容易流失;这样的客户都能成交,那么领导定能看到我的能力。

    三、分清人生三件事

    人世间所有的事情,从理性的角度区分,一共有三件。第一件是自己的事,自己决定做或者不做,自己承担结果。第二件是老天爷的事,这些事何时发生、为何发生、结果如何没有人能够搞得清楚。第三件是别人的事,做不做由别人来决定,结果也是别人承担的。

    一个人痛苦是因为不做自己事、专管他人事、成日里操心老天事。所以一个人要想幸福快乐地生活,就要专注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放下老天的事。

    比如一个老板说:“因为现在行业整体低迷,企业福利制度调整,下属员工情绪低落,管理难度增加”。那么对这个老板来说,自己的事就是要不要与员工沟通、如何沟通、什么时候沟通;别人的事就是沟通会不会有效果;老天的事就是行业状况、企业制度等。

    最后,对本课时进行简单小结:

    理性的情绪处理法有突破局限性的信念、意义换框、分清人生三件事。

    突破局限性的信念就是要告诫自己“应该如此”的信念只能要求自己、独立的人对于别人的帮助才会感恩、办法大多都是后天练习出来的。

    意义换框就是要从事物的反面找到对自己推动的力量。

    分清人生三件事就是要专注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放下老天的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读《情绪管理》第三课:怎样理性地处理情绪波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rd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