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所写的每一个现象似乎都是在说我本人:空闲时间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回过神来已经被同龄人远远抛下了,给自己制定了很多目标,却三分钟热情急于求成,发现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结果就是非常焦虑,被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压力压得喘不上气来,又只好将自己沉浸在刷短视频看娱乐消息的休闲中,时间被一天天消耗,结果就是越来越焦虑,依然一事无成。
在本书中,上章提出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他将人类的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认为趋利避害和享乐是由人类生存的基因决定的,人大部分时候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自控力,才能更好地使用理智脑。下章提出了自我改变的解决方法:提高专注力、学习力、情绪力以及行动力。
作者提倡使用冥想来提高自己做事情的专注力,尤其是要在自己的舒适区边缘中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学习要学会将新知识关联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建立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运用自己的理解将新学习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他认为,学习不应过于勉强,而是制定合适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善于将大目标拆解成符合自己目前实际的小目标,适度学习适度休息。一个人要想有所提高和改变,最重要的就是行动。很多人都是懂得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其实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出改变不是依靠苦苦支撑努力的,而是要匹配自己,我们可以强迫自己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去争取得到正面反馈来增强自己行动的信心。
其次就是要清晰,既是目标清晰也是头脑清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维习惯性停在差不多阶段,不喜欢追根究底,所以过日子经常模模糊糊,对世界的认识是模模糊糊的,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模模糊糊的。要想不模糊,作者提倡将目标和日程写下来,对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做到心中有数。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概念让我非常认可的,就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要习惯性的“想清楚”,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习惯性地追根究底去想,不要停留在表层上。
情绪力其实就是让我们摆脱焦虑,专注与当下,同时要善于转换思维视角,并找到享受其中的方法。
其实,读书再多,掌握的方法再多,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行动力。就如作者所说的,读一本书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好的。在当下,这本书缓解了我的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