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要提前一天打卡写文章,但是这几天逐渐的就又改到了当天来写,原本计划每天十六点之前就更完,现在也又一次次的向后移了。我知道自己并不是真的想食言,而是一方面工作忙,另一方面的确是内心困乏的结果。
看别人写的文章,或者讲讲自己的亲戚,或者讲讲自己的朋友,或者讲讲朋友的朋友。从一些事情来写人写事来表现生活。而我周围的人,我不想多写,毕竟都是我的至亲好友,这样难免会暴露一些隐私,会让人觉得很难堪。再有我不喜欢和人沟通,所以并不了解一些事情,描写他人这样的计划很难实行。上班了,写工作上的事也不是我愿意写的,因为在学校,除了老师就是同学,我不愿意拿来说什么,或者我挖掘不出更深的深意吧!
我也没有能出去走一走,到街上挖掘题材,毕竟一天很累。到家呢,急着就想睡一觉,所以把日更的事情就先后拖。幸好我这几天一直在恶补文章,可以作为一些话题,但是经常做话题,又觉得很熟烂,所以我现在属于素材荒阶段。
也想尝试来写小说。小说我现在想来就是自己创造一些人物来写他们的故事。可以写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感受,然后把它反映在小说的人物之中,这种创造就像创造新生命一样,让他有血有肉,给他思想,给他行为,给他社会上的地位,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日更的方式。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写小说,我这一步还没有迈出,应该有一些关键的环节,我没能把握到位,所以还无法来亲自创作小说。
不知哪一天?我会从写散文的题材转换到写小说,从而得心应手,很好的反应现实生活抓到生活的本质,表现人性的善恶,做到人文的关怀,这当然是作品的意义所在,我知道这一点,但我想做到这一点,何其难。
这几天应该说一起看了几部小说,有《静静的顿河》,有《悲惨世界》,有《约翰克里斯朵夫》,有莫泊桑的《一生》,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都读了十几章、20几章之后又跳出来,不愿意进入更深的情节,想看看其他更好的。就像在选购心爱的礼物,担心错过最如意的。我还不知道我见识了那么大那么大的世界,我能学到什么,我还需要去分辨,去总结,去慢慢的品味,从而真正的吸收营养。这是一个满是膏醴的世界,随便取一点,我就成长了。
日常生活里,爱听人唠嗑尤其爱听人讲故事,这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经过熟悉的人之口来描述,就觉得多了一层神秘,多了很多可笑的地方,多了很多乐趣。讲故事的人当然还是有故事基础,而不是胡乱编造的,但是说如果完全是事情本身的样子,又不免太绝对,这里面怎么也有几分自己编造的成分?这故事的主题往往是对世俗道德的挑战,而这挑战是听者和讲故事的人都很想尝试的。其实这就是小说啊。那么自然的入手,又那么轻松的离开。小说,小小一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