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南新乡培训学习,我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深思与感悟。此刻就将课堂上的一点思考浮于纸上。
今天给我们讲课的教师是新乡十中的魏巍老师,上午她讲到了教师的阅读,下午展开小组活动,让老师们体验“世界咖啡屋”这样的一个合作活动。什么是世界咖啡呢?课前魏巍老师已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解释,说明。
世界咖啡屋是由华妮塔.布朗(Brown, Juanita)及戴维.伊萨克 (Isaacs, David)所提出的一种在轻松的氛围中,透过弹性的小团体讨论,真诚对话,产生团体智能的讨论方式。在讨论中,可以带动同步对话、反思问题、分享共同知识、甚至找到新的行动契机。
首先,我们分了组长(也就是桌长),然后开始第一轮,在一张大白纸上设计小组的展示图稿,要写上桌长,小组成员以及每个人针对本组问题的观点。第二轮就是淘宝活动,每个组除了桌长以外的人都要到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将新的认识带回自己的小组。第三轮是汇总,补充自己组的观点,最后一轮就是小组汇报。在活动中老师们乐此不疲,搜索问题,再到别的组寻找答案,但感觉还是少了什么。再来回顾一下课前我们对世界咖啡屋的解释“……透过弹性的小团体讨论,真诚对话,产生团体智能的讨论方式。在讨论中,可以带动同步对话、反思问题、分享共同知识、甚至找到新的行动契机。”原来,缺少了活动的关键部分――讨论、真诚对话。
我们在体验式活动中或者说是我在活动中根本没有讨论,把同行告诉我的答案直接记在了本子上再回到本组,将答案复述给桌长,让她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我变成了一个“搬运工”缺少了讨论,更谈不上真诚对话。部分老师也因初次体验“世界咖啡屋”活动而紧张,赶时间忽略了许多细节,例如分工明确,人人发表观点等。有些教师手忙脚乱,根本没法一一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如同在学习中老师理所当然的去关注了优等生一样,这次我也体验了一下后进生的感受,没人管你说些什么,那时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渺小到了尘埃里,或者我本来就不是一个自信、内心强大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心理都如此的脆弱,更何况小小的孩子,如何承担的起教师无心的伤害或者好心做的坏事。小组合作是不是这样只是个人作用的凸现呢?
而且在本次活动中,魏巍老师设定了每轮所需的时间,讨论主题并在每组中选出了监督员,计分员、主持人,也明确了打分细则。在这样的精心设计之下,也避免不了新的问题出现,更何况自己的小组合作,可以用几个词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无目的、无秩序、无结果。
这次活动不但让我体验到了作为“后进生”的悲伤更让我体会到合作并不是我们嘴上说的那样可以信手拈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