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说的可能有点沉重,焦虑从2016年一直伴随我到了今天。
去年底,一家机构对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数据库进行统计后,总结出了2018年度城市白领的9大关键词。排名从低到高,依次是“一言难尽”、“自信”、“度日如年”、“价值实现”、“丧”、“挑战”、“成长迭代”、“穷”,以及高居榜首的“焦虑”。
一开始是一些朋友给我说,“好浮躁好焦虑啊,可该怎么办啊...”,刚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自己好像也慢慢的变得焦虑了,我也不是很明白,我这种一没结婚二没房贷的又穷又不好看的年轻人焦虑个什么劲啊。
本来生活过的挺美好的,坐着地铁吃着火锅唱着歌,结果开进了焦虑的隧道:你再不努力就要被别人赶超了,你再不努力孩子都输在了起跑线上...
化身为Master的阿尔法狗风卷残云,在惊叹于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千年的实战演练,同时“机器人将代替更多工种,导致更多人失业”的预言在全网流传,听得所有人都一脸懵懵的,身边的很多HR也开始焦虑了起来。
一个做了2年招聘的90后HR在朋友圈写道:
“”回想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有哪一天不是在焦虑中度过的呢?无论是社会舆论逼迫的,还是因为自己的好胜心,没有一天是不焦虑的。没工作的时候焦虑着找工作,有工作了焦虑着被社会淘汰。像个上了发条的钟表,疯狂的转着。”
贾平凹曾说,我们从未感受到如此的富裕,也从未有过如此的焦虑。一方面是人产生着巨大的创造力,一方面人的欲望也集中爆发,所以社会有了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是社会问题、法治问题,更是文化问题。
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世界未解之谜:GDP年年保持增速,自己资产年年持平,从开始到一无所有到现在的身无分文,增的GDP都去哪了呢?
身为无产阶级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也不想再焦虑下去了,所以我想分享几个方法,希望能治愈你莫名其妙的焦虑症。

1、把赚钱当做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结果。
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数字,除非你是职业投资人,否则金钱不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业。每天盯着房价的变动、柴米油盐的价格,看多了真的会很焦虑。
如果你是从事某种职业,付出劳动得到回报,这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对付出的认可。生活不应该只有数字,它是丰富多彩的,有朋友,有美食,有读书......
但如果倒了过来,就会变得斤斤计较,每天都在患得患失,失去了生活了快乐。
举个暴发户的例子。
我们家富亲戚有个邻居,是一个姑娘,据说是个富二代,和网传的富二代简直天壤之别,衣着低调,谈吐不凡,懂得特别多,对人还特别好。
每次和她聊完天,我都得向亲戚感叹,怎么能养出这么好的孩子。
亲戚一句话,说得我泪奔,砸钱。
原来姑娘是暴发户起家。父母没什么文化,十几年前开始倒腾房子,赚了一大笔。刚搬进他们那个豪华小区的时候,因为言行举止的low,没少被人挤兑。毕竟有钱人的世界里,如果你除了钱没有别的拿得出手的东西,会让人看不起。
可没想到,若干年后,下一代竟然这么给力。诚然,暴一代的观念和真正的富人有很大差异,但我想,再过几代,暴发户这三个字将从这个家族彻底消失。
所以,追逐金钱这事本身没有错,错在了把追逐金钱当做了生命中的唯一。
2、很多时候,浮躁和焦虑都是始于内心的不满足,梦想跟焦虑一样多,焦虑跟白发一样多。
如果你心中的梦想太多、目标太高,跳起来都够不着的目标那不叫目标,那叫找罪受,随之带来的只能是无尽的焦虑。反之,你如果先建立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挣一个亿),对王健林来说,一个亿的小目标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其他人可能在蹦床上也够不着,所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才是目标。
小目标集赞的多了,你想要的最终都会到来。而这些小目标带来的小幸福和快乐也会逐渐治愈你的焦虑。
3、不管自己身在什么阶级,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抱负阶级”。
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在自己的生活里不断精进。
“有抱负阶级”这个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在他的著作《资本的形式》中提出来的,他的意思是,这些人“充满心计”,当别人在低层次上不停重复时,他们更主动的把握未来的生活,在自己实力的基础上不断向上累积,从而实现生活的增值。
因为有抱负,所以就会高瞻远瞩,不会轻易被眼前的生活困住。我觉得这样的人,才不会焦虑,因为他们明白,路是脚踏实地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走的辛苦,还被路人嘲笑为邯郸学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