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选编了著名法理学学者江山老师所著《法的自然精神导论》中节选的《世界和它的概念》——世界实由体、相、用(在)三界同构而成。存在是诸相的同构、互助、互养。体即本体,它是诸相的混元未分。相是体的变转和分析。世界本无分别,只为解释故,强说为三界、两在和三境。
有微友留言说:太深奥了!对我这样单纯的人而言。希望你以后分享一些简单明了的文字。
很欣赏这位读者的率真,我心想怎么给这位读者回复呢?不知为什么脑海里亮起了一轮明月,然后思绪回到地球上,仿佛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用手指着明月对学生说着什么,然后又仿佛看到有一个小女孩一脸天真好奇地指着月亮然后对身旁的母亲说着什么,母亲周身都洋溢着幸福的光芒。是的,我明白月亮代表真理,老者的手和小女孩的手或许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也可以说是用一种语言的不同风格。
不管汉语和英语或希伯来语、古梵语有什么不同,不管语言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真理是同一个,美感的体验是相同的。
于是我回复说:那以后会给你分享简单的。回复之后,我又不由地想:什么是简单的呢?脑海里又浮现起担水和砍柴的景象,心想也许这个语言风格适合这位读者。此外,《菜根谭》中有云:理出于易,道不在远。禅宗有公案“饥来吃饭倦来眠。”
我想如果这个读者是我的学生就好了,他一定是个颇有天赋的孩子,只是没有被开发出来。
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尽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作诗的秘诀是:“多多运用眼前景致和俗言谚语。”世间极高深的道理,往往是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是出于无心的真情流露,可见有意者远于理,而无心者近于真。
当我看到《山是青青花是红》这本诗集时,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名称吸引了,也同时想起了上述往事。我认为这本诗集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简洁的笔触、浓郁的真诚、高远的情怀——应该是适合这位读者的风格。
大道至简。真相就一个,当体悟到真相,你就会发现,原来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在试图揭示全然的智慧,任何风格的表达也都是在表达感受到真相时的情绪。不管是什么形式还是什么风格,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对的,都是真相的一部分。当你体悟到真相了,你就能从任何一个片段中体悟到全然。
正是读了《法的自然精神导论》这样的好书,让我有了一个崭新的体验:就是能在平凡的琐碎的无奈的变幻的俗事中体会到纯粹的淡泊的美的滋养。我一改多年前只喜欢朦胧诗的习惯,开始喜欢各种风格的诗作。
《山是青青花是红》的作者张庆和老师是诗人,同时也是散文家。张庆和为诗为文达五十年之久,其文字清丽灵动,诗风明快隽永,且哲理性强。该诗集共收录了《八达岭长城写意》《春潮》《倒影与移位》等184篇诗歌作品。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书分成了浪花朵朵、稚音喃喃、短笛悠悠、情思绵绵四辑,涵盖社会、历史、童趣、人生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同行们对诗集的评价,深以为然。
其诗歌作品,无论写实还是言情抑或思事及人,所彰显的都是“真诚”二字,且时有简洁的笔触描绘的宏阔场景或抒发的高远情怀展现。——《山是青青花是红》主编
读张庆和的诗文,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染力,让你在亲切愉悦的氛围中听一位厚道的朋友谈心说话。——邢海珍
张庆和谦逊而真诚地追求艺术,追求美,他在诗的天宇中飞翔和寻觅,不断地发现诗情,发现自己。——张同吾
张庆和一直以一个歌者的姿态行走在诗之路上,他的执着、勤勉、多情给读者以无限的慰藉,也使得他脚下的土地因之生辉。——程晓逊
张庆和简介
共和国同龄人,原籍山东肥城,部队转业后定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第三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其诗文与儿童诗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人民武警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诗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中华英才》《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作家文摘》《散文选刊》等国内百余家报刊发表或转载。《峭壁上那棵酸枣树》《海边,望着浪花》《起点》《面对草地》《坝上月》《关于“水的职称”说明书》《好诗三“道”》《走向崇高》等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考、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试卷,以及“年选”、教辅、课外阅读等不同版本图书近400种。出版诗集、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山是青青花是红》《漂泊的心灵》《哄哄自己》《灵笛》《娃娃成长歌谣》等20余部。有多件作品由国家外文局有关部门译成英文、法文入集出版发行国外。曾为首届鲁迅文学奖初评组成员,多届中国作协会员资格咨询组成员。出席中国作家第五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