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

作者: 念喵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8-26 09:46 被阅读0次

    1、生死

        这个命题太大,无从追问,从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可以解释人是怎么由来和什么病因去世的,但又是什么主宰着种种,出生家庭、性别、姻缘、子女还有不可解释的命运。仰望深不可测的星空时,脑袋里会时不时的想,是谁分配了我这条命,直到现在还在偷窥甚至操控我吗?或许,在一个人类未知的领域里,我们仅仅只是一个傀儡,平时都在机械化的生活,待到生命的重要节点时,就有一个庞大的高智能物种将命和运安排妥当,人类只需按部就班好每一个环节。头皮开始发麻,认知开始颠覆,我为思考所累。

    到了中年,一些超级小概率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就开始信命,只能够妥协,那是未知的领域,所谓的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的事吧。我们这一群群人,活在世界上,遵循各种虚无飘渺的意义人生,打造物质、精神世界帝国,而其最终又是什么,在一个超级病毒泛滥的现实面前,击溃所有的堡垒,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束手无策的无助、绝望、各种不甘,唯有面对生死,意义幻灭,人间枷锁,都是徒劳,但又能怎样,能别树一帜的跳出这盘人生棋局吗,一切都是命矣。是谁,分配了我这条命。

    2、语言孤独

        人,精神世界是如此的富足,可以毫无边界地随意的想象,但是想象的成果首先是笨拙的嘴表达不出来,再就是过多的华丽辞藻只不过是文过饰非的表演,最后又或欲言而止,做人的条条款款提醒众人言多必失,以至于最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个孤独的思想狂欢者,遥遥相望,不能靠近。这就是语言束缚带来的孤独感。

      3、认知

        人,生来是个纠结体,无人例外。

        打开一本书,害怕遇见早了,认知填充不够,读不懂然后陷入到一个更大的黑洞里,不断的摸索,吸附时间,了无头绪之后还是把所有的给遗忘掉。也害怕遇见晚了,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打开这一方面的认知,在狭隘的世界里沉浸且受折磨,累积了自以为的好多人生经验,然后统统归零否定以往的所有。

    人,最大的快乐就是觉得自己好聪明的,然后很有道理地活在愚昧里。

    人,最大的痛苦也是觉得自己好聪明的,然后很有道理地活在愚昧里。

    人,最大的痛与乐便是是无知。

    4、读贾平凹---《说铃》引发反思

          很多年前,记得看《十三邀》对话节目中访谈王石那集,他在剑桥求学期间遭遇频繁丢自行车的那段,跟文中丢铃很类似,丢铃呈现的是一个现象导致的结果,王石的经历是一个显现引申向自己内心追问人性。现实抛给他一个问题,经历自行车反复的被盗,第三次被盗的是车座,尴尬的不能骑行,也不能推车,他想过既然人家能偷我的座,为什么我不能在一个没人或黑暗的地方偷人家的,一个呼风唤雨的顶流大BOSS,也会有冠冕堂皇的给自己找理由准备下手偷的时刻,他感知到人犯罪就在一念之间,人性始终都是一半天使,一般魔鬼般的如影随形。是呀,“君子”与“小人”不是一种固态的人格,而是随机切换的,在某个特定的事上,怎么让“君子”的成分多一点,按压住每个人心中的小魔鬼,法律只是社会评判人的最低底线,而道德也不过是每个人心中的一层窗户纸,时而能捅破,时而能修补。能成为一个所谓的人,便是时常保持着打怪兽的状态吧。

        作为一名有着快十年育儿经验的母亲,我总结打怪兽的经历概括的就是,为何网络流行把孩子统称为“神兽”,依照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心里结构分三个层面:1、生物性的冲动(兽性)2、自己(人性,两面派,即一面克己复礼地做个社会所能接受的人,一面又是满身难受地想越狱当逃犯)3、超己(神性)。由此依据可见,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每天面对孩子的各种表现,牵动着我们情感最深层的东西,与之其来的各种挑战都会使得我们的情绪在神与兽之间徘徊。有时候自己怒发冲冠的时刻,我会游离,身体里另一个自己跳出来反观自己,像极了原始人的样子,四肢着地,举着激昂的脑袋,龇牙咧嘴的狂躁嘶吼,此情此景不堪入目。便开始消停着,忍耐了情绪,深呼一口气,回归到是人都会犯错的概念上来,当然,也有忍不下的时候,让兽性大发一通,但是往往事发之后,都是低声下气的各种忏悔、道歉、还有所谓的道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处理各种关系,但是往往越是想做好的,反而适得其反。无论我多么想做好自己,也无论我多么期待她能做好自己,事与愿违是常态,这让我理解了纪伯伦的那首诗《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放下未来还没有发生的焦虑感,抓住眼前的温暖,在她难过时一个温暖怀抱、低落时一个甜蜜吻、大哭时给她擦干眼泪然后轻轻抱着,告诉她,妈妈永远爱你。这样的安全感还有温情,我期待伴随着她一生,在往后我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当她遭遇到人生低谷时,想到背后还有一些这么爱她的人,然后一次次重生,开始继续炙热的爱着自己的人生,这便是我能给的,胜过好多好多无用的道理还有喋喋不休的责骂。

      5、成长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一首歌,似乎唱出很多人的心声。少年感,究竟为何物,为何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心中都渴望“历经千帆归来任少年”。其实人的心智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跟实际年龄接轨,皮囊是有掩饰性的,某些层面上的认知,无论随着年纪如何的发展,永远停滞在此。

        作为裹足不前的一个中青年少妇,即便心有海阔天空,但身不由己是常态,能像个少年,无牵无挂、无忧无虑随处的晃荡,是令我羡慕的。人生中不断的错过很多,时间抑或空间,影影绰绰,似乎都在纠缠,放不下自己折磨自己。因为成长带来觉知的缓慢,所以我们错过了好多眼巴前实实在在的美好。我觉得所谓童心,还有少年感不是老黄瓜使劲儿刷绿漆,而是你在任何年龄段都保有从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里挖掘各种小乐趣来善待自己的能力。尽量让那个为一颗糖一件新衣服就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小孩子在心里住得久一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日三省吾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iy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