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出生19个月后,一场疾病让她的世界永远陷入了黑暗,但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不但学会了阅读和说话,还掌握多国语言。海伦·凯勒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千百万人重拾信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详细讲述了海伦·凯勒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不仅学会了读书认字,而且开始独立地认识世界,并以优秀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最终成长为著名教育家及作家的故事,传递了海伦·凯勒乐观、自强的精神。同名文章是本书中最精彩、最有影响力的篇章。在散文中,海伦·凯勒假想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将会去做什么,她想象的三天的活动充实而短暂,海伦·凯勒以盲聋之人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下面就来解读一下作者文章中主要描写三天光明段落,让我们用视觉正常的角度去看看,如果真的有这么样的三天,那究竟会是一个怎样感受。
第一天
作者第一天最希望的是先看看老师、亲人和朋友。因为她以前上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会特别想知道对方的样子。
换作你是不是特别想看看他/她开心、快乐,又或是伤心、难过的表情,感受一下他/她的痛苦又或者分享下他/她的快乐。
原来他/她开心居然是眼睛眯着、嘴角上扬,整个人看起来特别精神,而当他/她伤心、难过时却是眉头紧锁,脸部肌肉僵硬,表情痛苦。
再来看看他/她做事的时候,当他/她全神贯注时,双眼专注,表情严肃。而当他/她心不在焉时工作或做任何事情都是神情飘忽,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作者在第一天还利用其余时间去看看自己住的房子,看看周围的植物,或者是街道、路灯,甚至是两旁的小水沟。
上面这些人、景、物等等,作为我们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似乎是在平常不过的,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有多久没注意过对方的情绪,关心过他人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团建活动。活动的第二天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二人合作,当时我扮演的角色要蒙上双眼,搭档则充当我的领路人。
活动内容是领路人带着我经过一段弯弯曲曲、道路崎岖路途。搭档的任务是一定要确保我的安全,将我平安送达目的地。
最终两人配合顺利完,但我却至今清晰记得在前行途中他用全身支撑着我,告诉我哪里有台阶、哪里有水沟,在几次我快要摔倒时都用尽全力扶持我。而我整个过程就是相信同伴,坚持到最后。
活动结束后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体会到责任,我懂得了信任,我们都会感谢对方的相互信任和结伴合作。
心存感恩,万念皆善。现实中我们时常疏忽他人,当这一切我们都习以为常,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的内心就会模糊了爱的感恩。
第二天
这一天海伦要去纵览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她想知道人类的演变和经历过的故事,所以她选择了博物馆作为今天的游览节目。
博物馆是浓缩世界、历史、文化的场所,人的一生只有百年光景,而在博物馆你却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延续、扩展、融入,穿越到历史的文明,现代的科技,还有世界上许多无知的万物。
无疑海伦的选择是明智的,她用视觉观察、体会来自过去的历史,感受古罗马建筑的伟大雄伟,赞叹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力量传说,欣赏古丝绸花瓶瓷器的巧夺天工。
这天晚上她还要去看一场电影,虽然现在的她也有观看电影的习惯,但却因眼睛不能诠释影片的场景和人物表情,而今天她可以见识到由表及里的全面感受。
“我可以看不见世界,但世界可以看见我”,这句名言出自同样的中国盲人的曹晟康。凭借着一根手杖,几句简单蹩脚的英语走遍了世界上35座城市,最后还成就了:中国第一位盲人旅行家,中国第一位盲人帆船翻板运动员,世界上第一位登上“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的盲人。
这个世界很不公平,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苦难与糖果;这个世界又极为公平,只要足够努力,没有任何力量能限制你的梦想。这是盲人曹晟康所著的《不和世界讲道理》一书封面文字。
参观博物馆又或者出去旅游一二回,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像海伦、曹晟康这样的盲人是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付出,他们面对的不单是行走困难,道路的崎岖,他们更要战胜的是心里中黑暗、内心的恐惧。
看得见似乎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那怕只是仅有的一天时间内,他们要去看看过去,看看现在,这样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
第三天
喧闹的城市,车水马龙的人群,鲜花、树木、地铁、公交车、高楼大厦,还有商店飘过来的美食面包香味,这就是城市,这也是海伦第三天恢复光明看到、听到,还有闻到的结果。
这些在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城市却在盲人的眼中竟然是那么新鲜奇特,这些我们认为再平常不过的街道在他们眼中充满了诗一样的景色。
我们日复一日,匆匆忙忙过着有点固定模式的生活,很多人、很多事慢慢在我们眼中就变得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看待。对熟悉的事物如此,对待陌生的事情更是如同寒冷的冬季,事不关己淡漠相处。
海伦看到的跟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其实并没有区别,同样的花草树木,同样的钢筋水泥建筑。但她看到的还有生活,还有爱心,包括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脸上的笑容,或者是生活带来的压力,因为她是用心去感受。
正如她在书中说的:即使这些景象不都是令人愉快的,但她也绝不会闭上自己的眼睛,因为那些凄惨、令人伤感的景象,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景象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自己的思想。
生活就是这样,有春天绽放的鲜花,也有秋日落叶时的萧寂;有盛夏火辣的艳阳,也有腊月深夜的寒冷。
写在最后
失明的海伦也给视力正常的人提出了一个建议:请像明天就要失明以后善用你的眼睛,善用你其他的感知器官,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对待。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只有跌倒了再爬起来,无畏于生活的苦难,才能在荆棘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这些美好的东西可以给我们带来直观的感受,但影响我们最重要的却是内心的觉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所以即使身处黑暗,也要自己生出向往光明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走向光明。
反之,即便是你可以看得见全世界,但你内心也是盲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