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和尚写了这样四道题:2+2=4,4+4=8,8+8=16,9+9=19 。
徒弟们看到纷纷指出:
“师父,您算错了一道。”
老和尚抬头,缓缓说道:
“是的,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人夸奖,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而这就是100-1=0的道理。
也是人性中最晦暗的部分:有的人,你对TA好,让TA有利可图时,就眉开眼笑,但只要有一次不顺对方的心,或者稍微损伤了对方的利益,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即便这个人是很亲近的人。
01
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婚后两年,我悟了。”
这是同村一个姐,对我发出的感慨。
姐是她们那一辈少有的高知分子,名校毕业,工作能力出众,但她偏偏看上了文化不高,但为人老实可靠的姐夫。
她怕姐夫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放弃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一切,甘愿回到小县城相夫教子。
婆婆说自己身体不好,希望孩子可以让姐娘家妈带,姐就把娃带回娘家。
公公干农活辛苦,希望姐的爸爸可以在他忙时帮一帮,姐就让她爸爸一趟一趟往公公干活的地方跑。
姐总以为,自己的付出对方总能看得到。
但她万万没想到,那天就因为,她提了一嘴,想让公婆趁着闲暇之时,可以请自己父母在家吃几顿便饭,让自己爸妈也好好歇几天。
公婆便当着她爸妈的面,阴阳怪气道:
“累着你们了是吧,要不是你们女儿不在大城市赚大钱了,我们也不用叫你们帮忙给我儿子填补家用,这么矫情的话,以后孩子我们带,活没你们,我们自己也能干,我们以后也少来往。”
气得姐的爸妈当场回了家。
姐惊得愣在原地,迟迟回不过神。
她怎么都不能理解,当初公婆让自己回老家结婚生子,并让自己父母帮忙时,那眉开眼笑,一口一个女儿、亲家的“灿烂”嘴脸,在此刻竟变得如此狰狞不堪。
姐到那一刻才真正明白:一个人好的时候能有多好,不一定为真,但差的时候能有多差,却是百分百真实的。
人性最大的恶究竟是什么?我想莫过于像姐公婆这般,非但不知感恩,还恩将仇报吧。
这也是人性神奇的地方所在:当坏的东西出现时,先前所有好的部分都会被自动过滤,然后坏被无限放大,甚至到最后连人也被完全否定。
升米恩,斗米仇,即使亲如公婆,在利益面前也会暴露无遗,更别说,现实生活中,恩将仇报者更是不乏其人,他们以自己的行为,不断刷新人们对人性的认知。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更不要无论对谁都傻乎乎地和盘托出。
02
谁都别惯着
曾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不懂感恩的人这么多?
一个高赞回答说:
“就是被好人惯的。”
深以为然。
诚然,人是需要与人为善的,适当的帮助,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如果超过了本分的帮助,往往适得其反。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贝勃定律。
意思是说,当人第一次经历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而言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人际交往也是这个道理。
无论是亲戚、朋友、恋人或是同事,如果总是长时间的单方面付出,会让对方习以为常,然后把你的好都当作理所当然,进而变本加厉的消耗你。
一旦有一天,你稍微收回了一点这份好,对方就会反过来指责你。
姐的遭遇就是如此。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但这个门当户对并不是简单字面上的家庭财富相当,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平等与同步。
很多人是不能体谅你的妥协与付出的,他们甚至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本事。
这个时候如果你再一味放低姿态,迎合对方,那换来的必定不是感恩,而是对方的理所当然,甚至恃宠而骄。
孝敬公婆、善待他人都是应该的,但首先,对方得是对的人,其次,我们才要保持善良。
千万别惯坏不领情的人,更别喂饱不感恩的心。
03
让别人不快乐之后,我就快乐了
交际学上认为,人际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是如此。
任何关系都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对等,交付对等的基础上的,因此,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如果一个人总是让你感到不舒服,不要怀疑,他就是没有在意你的感受,他也一定不是值得你真心交付之人。
这世间最幸运的,莫过于你真心待人,别人也真心回馈,但也记得别过度美化了人性,即使进入了婚姻,也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真心付出。
余生,谁都别惯着,为了呵护自己的良善之心,别人快不快乐不重要,自己快乐最重要,同时,也愿你遇到值得你真心付出之人,并永不被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