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电灌”说不

对“电灌”说不

作者: 凉月西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23:06 被阅读0次

    随着多媒体走入教室,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媒体可以集画面、声音、文字三种类型的信息为一体,形象生动,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达更丰富的信息,从而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书写时间。所有这些,让多媒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似乎没有多媒体,课堂就不是现代化的课堂一样。但是,多媒体真的只有好处吗?

    吴非老师在《课堂有你,更有学生》一文中说:“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在这点上,魏书生和程翔老师就做得很好,他们上课,似乎从来不用电脑,总是一个人、一张嘴、一只粉笔“打天下”。曾有人请教魏书生老师为什么不用电脑,他说:“课堂不是做给人看的,是有效引导学生学的。”他们没有将对教材的理解复制在冰冷的屏幕上,而是垂范于自己的大脑中,课堂上,他们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哪个地方要快点儿,哪个地方要慢点儿,哪个地方可以不讲,哪个地方需要再详细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主导,学生才能起到真正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才有可能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而当教师把所有的环节都放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上时,课堂就会被多媒体束缚、“绑架”,教师俨然成了一个“放映员”,而学生则成了“观影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隔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不需要板书,不需要范读了,该说的内容也不需要再说了,而该辩论的时候,课件上直接出现正方反方的辩论依据,……总之,凡是课堂上需要的,全在多媒体课件上了。表面上看,多媒体课件似乎什么都可以代替,但是,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用多媒体屏幕展示出来吗?学生的思考可以用电脑代替吗?这样的课堂,教师的基本功不见了,学生的想象力没有用场了,课件,成了课堂的“统治者”。这是不是教学的悲哀?

    除了把课堂的所有环节都设计在幻灯片上之外,有些教师很喜欢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直接播放视频。图片和视频更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烘托课堂气氛。

    一般来说,当学生面对的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而这内容背后的一些东西在学生的经验中并不具备时,用多媒体补充信息效果就会比较好。如果学生能够想象出来,就没有必要用多媒体了。语文课,讲究“悟”字,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悟”出一些道理。但这“悟”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而现在,多媒体的过度使用是否掠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这纷繁热闹的氛围里,学生还能认真思考语文的真谛吗?

    多媒体的影响也开始波及教师的板书,现在,很多教师选择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板书,特别是在一些观摩课和公开课上。原因很简单:一是时间紧张,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好,轻轻点击就可以展示,省去一笔一画板书的时间;二是有的老师字体不太美观,课件展示可以避免献丑。不可否认,这些都是用课件代替板书的优点,而课件的美观性也似乎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因此代替传统板书了吗?

    要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先要清楚板书的作用。我们知道,视听结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但教师不能把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板书下来,只能选择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板书,借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理清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传统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而生成的,板书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思考成果逐步成型、逐步展示的过程,这一过程基本跟学生的思维同步,有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作用。而多媒体课件呢?多媒体课件具有便捷的优势,但由于他只能在课前根据教师的预设而制作,所以,他在课堂上的出现就缺少了过程性,而过程性恰恰就是体现为学生思维的过程。这样说来,多媒体课件从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就不太适合学生的思维过程。从另一方面讲,传统板书更符合课堂的灵活性、生成性。课堂需要预设,但课堂的精彩更在于生成,成功的课堂更是生成的课堂。教师的灵感,学生的猜想、假设、分歧、顿悟等,这一切都无法完全预设,此时,板书就显示出它的灵活性,它可以随着课堂的推进而生成,可以紧跟学生的思维,随着学生思维而改变。而多媒体课件由于是提前制作的,内容理所当然是固定的,课堂上,教师就容易被这个固定的内容牵制而忽视了更多的灵感,使得课堂机械单调。最后,板书是随着课堂的推进一步步生成的,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而多媒体课件呢?他只能在学生眼前稍以展示,便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从屏幕上消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情景的“逼真”效果,在课件中往往会配以各种声音或音乐,甚至还插有小动画。学生处于多动的年龄,非常容易为这些信息所吸引或干扰,很难集中精力在文本上。这无异于为课堂内容人为地裹上一层“糖衣”,学生很可能为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而对要吞下去的糖果却毫无兴趣。

    过度使用多媒体最大的不足在于教师精力的浪费。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上时,他是否还有精力细读文本,或者研究学生?从这点上来说,这确实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综合以上种种情况,对多媒体的运用还是适量为好,千万不能因为多媒体而剥夺了学生形象思维的权利,不要让学生因多媒体的闪烁而只得到肤浅的认知。

    一点收获:多媒体要适当地运用,对教学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电灌”说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rs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