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昨天看到学生拿了这本书,就借来看看,三个小时看完。
郭敬明笔下的世界,是灰色的基调,让人有一种压抑的沉重,也注定了故事的悲剧。
每个人生下来,就被安排好了结局,只是我们谁都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摸索着前行。
无论是易遥式的人生,还是顾森湘式的结尾,亦或是唐小米式的角色,都给了我上了一节课——“感同身受”都是骗人的,这只是一种安慰方式。
齐铭说,他懂易遥。
可他也是真的不懂,他不懂易遥为什么不喊林凤华“妈妈”,他不懂易遥为什么变成了一个“坏孩子”,他更不懂易遥为什么离他越来越远。
易遥说,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白天终究是不能懂夜的黑,齐铭一直生活在光亮里,而易遥则生活在地狱里。
母亲让她去死,父亲让她不要去找他,这两个本该是世界上最爱她的人,也是伤她最深的人。
而齐铭,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家庭和乐。她的痛又怎么可能是他一句“我懂你”就明白的。
前段时间,“小学生爷爷去世请假被怼”上了热搜,老师说,你回去能干什么?是能回去烧纸还是能回去刨坑?甚至还罚学生在门口站了一天。
世界,每一天都在刷新我们的认知。亲人离世,身为子孙,我们难道不应该陪在身边送他们最后一程吗?爷爷去世,对小学生本人来说已经很痛苦了,毕竟他所失去的将会永远失去。但我想最痛的,莫过于伤口撒盐吧。
而我也曾经历过。
去年,外婆病重的时候,我还是个职场新人,跟老板请假,回家看她最后一眼。
老板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你能等等再回家看外婆吗?现在你如果走了,我不好交代。
我当时已经做好辞职的打算了,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可以等,有些事情等不起也不能等,就像外婆不能等到我有空的时候。
后来,她勉强同意了,等我到家的时候才知道,外婆早在我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就去世了。
我想,如果我等的话,看到的可能只有冷冰冰的墓碑了。
所谓“感同身受”,终究不过是骗人的。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的经历?你不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我有多痛?
作家韩寒说得好,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
你的“懂”,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真正的懂,是你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考虑,是你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陪在他身边,是你真心实意的疼惜。
懂,是爱。
虽说,上文的老师和老板都有亲人,但抱歉的是,我和小学生不是他们的亲人,所以,不会在我们身上浪费时间。他们那一刻想到的只有自己,老师想到的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带来的伤害,老板想到的是背后的利益。
齐铭,只是知道易遥的经历,但他不爱她,自然也不会花时间去懂她。
所以,你不懂,有时候真的不是矫情,而是你真的不懂。
男生总是抱怨说:“你们女生老是说我们不懂,但你们不说我们怎么懂?”
以前,我也觉得我们女生真是作,的确是“你不说别人怎么懂?”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你不说他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说了他也有可能不懂。
我们口中的“懂”,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到时间节点,就会去做、去说,有点像自动装置。
但,感同身受都是骗人的,人生有些苦需要自己吃,有些情绪需要自己消化。
当你明白这些道理时,你就会把泪留给自己,把笑留给世界。因为,你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别人的安慰来抚平伤口了,你知道有些时候揭开伤疤不是疗伤而是再次受伤。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