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这句话有没有实际的根据和意义呢?
今天这本社会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将揭示这段话背后真正的含义。
大陆的翻译是自我呈现,相对比较含蓄。台湾版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更适合本书中的观点,大部分人觉得表演是弄虚作假,其实并不是,表演就是内心中“超我”的展示方式。
想要理解到社会心理,要有个人心理学的基础,在读本书的时候,才不至于有那么多晦涩难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停地切换着多种多样的角色。比如:在家里面可能邋里邋遢,但外出总是光鲜亮丽。
真实的我们到底是什么呢?
是光鲜亮丽?还是邋里邋遢?这两面都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面性,具备这两面性之后才称之为人。
一面是自我的独处。
一面是与社会人群协作。
在个人心理学中,“超我”是独自一个人的时候, 表现的自律,控制力强,有规划,执行力,抗挫力强。
在社会心理学中,“超我”在群体中的展示是,自我美好的一面,得到尊重,被爱,被看得起。
在群体生活中,大部分用超我的方式来表现,特别是第一次和某人见面时,想把好的印象留给对方。
通过“超我”的方式来展现给群体,让群体相信我们,从而取得影响力。展示的越多,越容易受到你的影响,当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之后,影响力即价值。
那么可能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是不是在每一个人面前,我们都要会表演呢?
就算我此时此刻,心里面不舒服,但是我还是要演的很开心,来迎合对方呢?
是不是演就等于迎合?就等于放弃做自己?先别急,这里社会学家指出,演不是每个人都可行的,演是一个人自我认知后的高级技能。
从本书来讲,想要获得更多的领导力,就要在自己岗位上做好演员,比如:一名经理,就要有经理的样子,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说话谈吐。
就像国家领导,公务员,文化艺术从业者,身上都有这方面的特质。大家觉得是在表演,但就是因为刚好符合岗位的特质,更容易影响到你,从而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获得信任。
那件穿着合理的衣服,就是一件披着人性伪装的道德外衣。
那我每天都在别人面前演,什么时候才是自己呢?不是在讲要学会独立思考吗?自由的生活吗?我为什么在别人面前要演呢?
有一本书告诉我们,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即便别人讨厌我,还是一如既往去做,那我演是不是意味着,我在讨好别人呢?
假如心智能够认知到,演是为了提升影响力,而又能够知道影响力,对人生的价值,“演”只是高级生活技能的一种表现。
记住“演”是个人的高级技能,而不是要应付和讨好对方,你演的一切都是为了影响对方的心智。演就像PPT、word一样是技能,只是“演”这个技能是用于获取影响力的。
从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切换,给大家梳理一下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如果你能真实地演,且把自我放到很小的时候。你已经远远地战胜自己,且有独立思考能力,且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演。
个人与社会心理顺序切换如下
0-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人主义,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之后会遇到些困难。
1-会对自己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是谁,否定自己。
2-通过挫折积累经验,知道如何战胜挫折,心也慢慢变得更坚强
3-对社会有一丝理解后,在意外界的看法,此刻已经跨入社会心理的范畴。需要得到认可,鼓励,让人喜欢。
4-从个人到社会心理,又开始自我怀疑,难以抉择,如果一味的让别人认可,会失去自我。过得被动,感觉不是自我。
5-又开始做提升自己的事,变得强壮,学会思考,更有价值。
6-当认知提升后,开始有些狂妄,由于认知变高后,会无视对方,特别是认知比你低的人,你会觉得这些人太差,你也不再崇拜其他人,也更加的自狂。
7-此时会发现,虽然自己厉害,但与人合作时,总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因自我认知高藐视对方,对方感受到后,不会与你合作。
或喜欢展示自己认知及思维上的优越感。
当我们在认知和思维上存在优越感的时,我们还不属于融入社会的人,只是个人心理的突破,这种突破当然是很爽。
8-虽然自己的认知能力高,但每天接触的人都和你不一样,想要通过这些人把事情做好,就要用温柔的一面,去影响别人。
不是讨好,而是去演好对方喜欢的那个人,你知道是在演,而不是在讨好对方。
怎么演到位?怎么演得让对方相信?你已经有充分的认知和判断,因为此时的你,已经修炼到高认知能力阶段,当你不演的时,能够游刃有余,切换独立思考。
书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演的本质是销售道德”。很多明星在众人面前清纯可爱,乐于助人,就是在销售个人的道德。
其实他私下并不是这个样子,像郑爽或吴亦凡,演的都是人生赢家,结果生活中是个败类,他们卖给观众优秀的道德,但被八卦以后,被万人唾弃。
当我们在生活中演时,演一个有自律、学习、思考、善良的人。当你有了这些道德品格以后,才真的能够影响身边的人。
演要抓住重点,到底想要演什么样的角色?
说了这么多,只想解释清楚一个概念,演不是在讨好对方,讨好对方是对自我认知判断不够成熟的社交方式。
演是对自我有充分认知后,知道自己属于什么样的道德水平,而通过演的方式去销售自己的道德。
两个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在演之前你就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知,不然你那不叫演就叫做讨好。
人在社会中的人情世故比喻为舞台的,前台与后台。前台和后台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后台化妆也有散漫,然后开始在人群面前表演。
你演我演大家都在演,都希望把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身边每个人发出的信息,都有演的成分,那批判性思维,就非常重要,对方的信息很有可能存在欺骗性。
本书还有另一个观点“印象管理”,我之前衣服就那几件,因为追求的是极简主义,寻求内心的平和,看完本书后,自己外在形象上要注意,要把自己演的成功一些。
演只要加入社会,多少会有虚假,很多观点是为讨好,在酒场说的话一样,话听了就听了,没有多大的意义。
你影响多少人,就能够带来多少的财富,把你身边的人,上司,下属都影响了,那么你的财富一定不会太少,要演到对方的心里去。
最后我们看了很多关于如何沟通如何表达的书,都不足以打通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
多看社会心理学,才能从认知层面解决如何与外界沟通的心理壁垒,就算有时候我们来的虚假。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群中,人情世故是如何传播的,学好这些技巧,也可以避免自己在群体社交中内心受到伤害。
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有很多内心上的伤害,内心上的问题都来自于社会心理,本书也让我重新认识到,应该如何在生活中演一个更有力的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