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经十多天了,中午却仍然能听到响亮的蝉鸣。
不是一只两只哦,是许多只!它们藏在绿叶间一起鸣唱,声音嘹亮非常,似乎要竭尽全力去抓住想象中盛夏的尾巴。
可是已经是秋天喽,老人们常说:“立了秋,唠骚往下溜!”本地方言中的“唠骚”指的就是蝉(也不知唠骚两字写得对否)。
这句话意思是,入了秋天气转凉,蝉的寿命就不长久了,到天气真的凉透的时候,它们的身体会变得十分孱弱,慢慢再也抓不住树枝,会从树上面掉下来。
所以小时候每逢秋天,我经常在树下捡到蝉。它们身体的颜色和夏天已经不同:夏蝉的身体是健康光亮的深黑色,而秋蝉的眼睛周围、腿已经开始发黄,彻底死掉的蝉,身体大部分都会变成黄褐色。
这总使我联想起树叶,夏天碧绿碧绿的,秋天却变黄了,因此觉得蝉似乎也部分地遵守了植物的生长规律。
后来学习了一篇课文——法布尔的《蝉》,才弄清楚:蝉的幼虫——我们这里叫“唠骚狗”——需要在地下的洞穴里,以腐叶、树根的汁液为食,生活大约四年的时间,然后才能破土而出变成“蝉”,而在外面明媚的阳光里,它仅仅可以活三十几天!
难怪法布尔感叹:“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这样想一想,是不是觉得那树上传来的蝉鸣声也不怎么聒噪了?
三十几天,刚好是盛夏的时间段,天是那么蓝,骄阳明媚似火,草木葳蕤、枝叶繁茂、绿荫浓浓……这生命力旺盛的夏,不值得称颂吗?
于是它们在绿色的枝叶间“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放纵自己的热情去歌颂夏天!即使夏逝秋至,它们也甘心情愿燃尽余力,继续去吟诵生命的绚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