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时期,分享一下我的看书,用分享来促使我继续看书。
《养育的选择》一书的作者——陈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之前说的,买的网络课程《从心理解孩子》就是她主讲的。
一、敏感期
敏感期定义:指生理上来说的最优发展期。
因为生理上已经准备好,以便一些能力的产生和发展,这个时候外界对个体的影响最为敏感。如果这个时期环境给个体提供了恰当的影响,某些方面的发育和发展就能以最优方式发生。
敏感期的认识有常见的三个误区。
1、要么发展,要么无法弥补
错过了,可能达不到最佳的发展,并没有各种广告说的那么严重。
2、敏感期稍纵即逝
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敏感期的“窗口”比较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41490/95bef8d6e4abe3ea.jpg)
3、孩子对什么敏感就是XX敏感期。
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并不是每一阶段都可以笼统的称为“XX敏感期”。
二、电视节目
1、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适合看电视
2、过多过早看电视易产生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障碍指的是注意力不能集中。
没有直接的研究得出“看电视导致了注意力障碍”,但是,有想当多的类似的研究指出二者有正相关的联系。
3、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并不能使孩子变聪明。
互动型的学习方式,多种感知觉得到的体验是最真实、最直接、最有利于孩子学习的。
4、与孩子一起看节目,积极互动,促进孩子的思考。
不过,常见的是把孩子丢一边看动画片,大人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三、孩子的脾气大
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都处于初级阶段,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父母需要观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逐步让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不要把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性格联系起来。
这一点很有感触,有一次跟同事提到关于评职称的事,感觉她怎么都不认同我的观点,自己到时特别的着急,情绪激动,整个中午都没办法睡着。
后来想想,我当时需要的并不是她的建议,等国家政策,国家是公平公正的。而是接纳我的情绪,我对评职称这件事很不服气,我觉得制定的条件特别不合理。
成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相信孩子也会有,也会希望自己被理解,被认同,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