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被誉为春秋第一霸主,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业天下闻名。然而,就在周襄王元年(前651年)葵丘之会进行过程中,周王室太宰孔碰到了想去参加会盟的晋献公,便主动劝阻他不要去参会了:“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听了这番话,晋献公马上就折返,回到了晋国。
八年后,齐桓公薨逝,齐国陷入五子争立的局面之中,长达三十四年。从此,齐国霸业再也未能恢复,直到春秋结束。
为什么春秋第一个霸主之国,在齐桓公去世后,霸业就迅速衰落了?
直接原因,正如太宰孔在碰到晋献公时所说:“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
齐桓公好大喜功,在他执政的四十三年时间里,平均每两三年就要发起一场对外争霸战争。甚至在他薨逝之年,齐国还讨伐了英氏国,足见他征伐之频繁!齐桓公“与力而不务德”的称霸模式,不但大量消耗了国力,还为齐国在东周结下了诸多仇怨。因此,齐桓公一死,东周诸侯就纷纷背叛了齐国。而在经历了齐桓公在世时的大量消耗后,齐国国力又不允许齐人再发起齐桓公时期同等规模的对外争霸战争,这就使得齐国霸业迅速衰微,失去了霸主之位。
然而,这只是齐国霸业衰微的直接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11209/9afba9306b969868.png)
即便齐桓公的好大喜功过度消耗了国力,在四五代人的努力经营后,也应该恢复过来了。到齐顷公、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四位国君之时,每任国君都试图挑战晋国霸业,但除齐景公趁乱挑落了晋国霸主之位外,却没有一位国君能恢复齐国霸业——这还能怪齐桓公的好大喜功吗?
因此,齐国霸业的衰微,必然还有其它原因。
英国管理学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经提出一个成功的悖谬:使你达到现有位置的东西,不会使你永远保持在现有位置。
齐国霸业的衰落,某种程度上正是如此。
齐桓公回国之后,在执政之初遭受了数次打击后,迅速清醒过来,重用管仲在齐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管仲改革,大体上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三国五鄙”,士、农、工、商四类人分类聚居;2)建立起“乡选”、“官选”、“君选”的人才选拔机制;3)改革田制,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全新土地管理模式;4)建立“官山海”制度:国家垄断经营盐、铜等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的各类山海资源;5)“轻过而移诸甲兵”等等其它一些隐形增强本国军力的政策。
这些改革举措中:士、农、工、商分类聚居,增强了各大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减少了齐国社会管理成本以及各行业的教育、培养成本;“三选”制度,建立起齐国士人出仕的制度化跑道,让士人们都看到了自己未来仕途的上升空间;改革田制,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大大夯实了齐国经济基础;“官山海”制度,使齐国经济实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增强,为齐桓公的频繁征伐提供了强大后盾;“轻过而移诸甲兵”政策,就是现代社会中司法“保释金”的变种,让齐国军队装备得以充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11209/da6f089cfeae53dd.png)
正是因为有了管仲的诸多改革,让齐国迅速崛起、鹤立鸡群,助力齐桓公实现了他的称霸梦想。
然而,管仲改革虽然让齐国实力迅速增强,但长期实施之下,弊端也开始显现。
士、农、工、商四类人分类聚居,使士人之子恒为士人、农民之子恒为农民、工匠之子恒为工匠、商人之子恒为商人,短期内是节省了社会管理成本,但长期来看却是阻止了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了齐国阶层固化现象。齐国阶层长期固化的结果,就是到了管仲临死之前,齐国都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替代他。从各个版本管仲遗言故事中可知,当时齐桓公所能想到的管仲接班人,还都是他刚继位时的几位老臣:鲍叔牙、隰朋、宾胥无、宁戚等人。这充分证明,齐桓公执政四十多年后,齐国政坛始终缺乏新鲜血液来进行补充。而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齐国社会阶层的长期固化,使齐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恶化,新鲜血液也就更难脱颖而出了。
其次,国有垄断经营民众日常生活的必用品,依靠垄断经营来获得垄断利润,确实是一条快速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途径。但以齐桓公生平频繁的对外争霸战争分析,战争消耗极为巨大。因此,依靠“官山海”制度来掠夺底层民众的财富,必然极大地增加了普通民众的经济负担。周襄王八年(前644年)12月,齐桓公组织诸侯为鄫国筑城,结果有人半夜在山上喊了一声“齐国有内乱”,就吓得齐桓公解散诸侯迅速回国——可见,当时齐国国内政局已极为不稳定,正处于一种极限状态。如果不是齐桓公在次年薨逝,也许齐国真会因为他的好大喜功而爆发一场大规模内乱了!
所以,正是因为管仲改革的种种弊端,使齐国走向了长期没落。齐国国力衰落后,当然齐桓公一薨逝霸业也就迅速走向了衰退;甚至直到春秋晚期时,都无法重新夺回霸主之位了。
任何改革举措都有利有弊,不会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其弊端显现时,如果不能采取措施及时纠正,那么弊端效应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整个国家陷入长期的衰退。这正如查尔斯・汉迪所说:使你达到现有位置的东西,不会使你永远保持在现有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