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舍才有得
-----极简一个月感悟
今天是极简生活的第30天。很感谢这一个月以来每日一舍的习惯,深深体会到舍得的涵义,有舍才有得。
其实近几年已经开始做减法生活,我理解减法生活是极简生活的开始。但真实体会到极简生活带来的快乐是从参加这个月的极简活动开始的。“每日一舍”一天不落地坚持了30天并每日做记录,虽然明天最后一天加入的极简活动群就解散了,但我的每日一舍不会停止,每天的记录也不会停止,准备连续记录365天。
机缘巧合,一个月前在朋友圈偶尔看到简叔发起极简活动,就动了心,其实当时已经很久不看朋友圈了。看到价格,还是犹豫了一下,断舍离的概念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两年前就买了断舍离的书,也曾扔过不少东西,但没有坚持每天做,只是有了断舍离的意识。犹豫后想了一下,也许因为学费贵,才会坚持吧,这个是我需要的,便果断加入。听了简叔四次课,对极简的涵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听课,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你占有东西的同时,东西也在占有你”。学习心理学很多年,发现极简讲的远不是扔东西那么简单,很多心理学的内容其实更打动人,让人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断舍离带来人心理上的改变,了解了这一点,才能不断坚持下去。就像我知道了冥想能够改变人的大脑结构后,坚持做冥想的动力大大增强了,把坚持做冥想变成了享受做冥想。听了简叔的课,把坚持舍弃变成了享受舍弃。
活动开始叫做“每日一扔”。我扔掉的第一件东西是一块枚红色的擦桌布。就这么一个也许别人觉得平常不过的动作,我竟然是在参加极简活动后才毫不犹豫地扔掉的,因为那块布只是脏了一些,很柔软,洗洗也完全可以用。有几年喜欢枚红的颜色,连家里的抹布也是枚红色的。但今年一点都不喜欢枚红色了,用着枚红色的东西也不觉得享受。可见,扔东西首先需要有扔的意识,才会有行动。接着几天,开始想着扔其他东西。我发现,扔这个字有一点嫌弃的意思,但其实,很多我们准备扔掉的东西还有使用价值,尤其是那些我们只是不喜欢不需要但对喜欢和需要的人其实是有价值的,而且那些东西曾经陪伴了我们很多时光,只是现在不喜欢或不需要了,所以我觉得用“舍”比用扔更好。舍里有感情,有温度,很多我们舍弃的东西曾经是别人送给我们的,里面有爱有情,我们舍弃送给别人的,里面也有情有爱,正印证了那句话“有舍才有得”。我便把每日一扔改成了每日一舍,并每天记录下来。
从每天舍弃东西开始,好像生活多了一种乐趣。一天工作繁忙,回家后想起要舍弃的东西,开始根本不用找,看到的很多都可以舍弃,后来寻找舍弃的也是一种乐趣。舍弃一件东西,就能腾出一个空间,感觉心理空间都随着物理空间更大了。比如我很喜欢养花,夏天买了很多花种,种满了阳台,冬天花谢了,原本准备再买些盆栽植物,随着极简生活,再也不打算买了。阳台少了花,反而更有美感。真正体会到少即是多,少才更美。
舍弃的东西有几个去向,完全没有价值的,就直接扔掉了,比如抹布,比如过期食品,过期药品;有的我不需要不喜欢了,送给了需要和喜欢的朋友,尤其是开始扶贫后,把很多东西都送给了一位贫困村一位抚养两个孤儿的老大娘,对方开心我也开心,利人利己;还有的舍弃的东西只是转移了空间,比如把家里的花瓶拿到了办公室,家里少了多余的东西,办公室增加了美感,也是一举两得。随着舍弃的东西越来越多,其实对极简生活的感受也越来越深。从舍弃有形的东西,到舍弃无形的信息,比如公众号,微信群,到通讯录联系人,舍弃让我体会到越来越多的乐趣,也体会到舍弃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变。
这两年,我舍弃最大的有两件事,一个是舍弃了感觉不幸福的婚姻,得到了心灵和生活的自由,因为幸福比婚姻更重要;一个是舍弃了刚读一年的在职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专业研究生,节省了大量学习的时间,本打算考一个硕士学位的,因为时间比学位更重要。极简生活,让我明白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貌似有用的东西,其实是负担,就像很多貌似还好的情感关系,其实也是负担。即使如此,除了物品,生活中还是有不少需要舍弃的东西,比如不那么喜欢的工作,但舍弃这些比起舍弃东西需要内心的力量,目前我暂时还做不到。极简的路,“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