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目的》(十三)

《教育的目的》(十三)

作者: 煮雪烹茶惠 | 来源:发表于2024-04-12 23:29 被阅读0次

    #导读问题合集(📚 4月13日(星期六)早上7点)

    🌅今日共读内容:第三章 自由与训导的节奏性主张(48-53 页 )

    ❓今日导读问题:“在一个不可分割的人格体系中,它让低水平的可能性从属于高水平的可能性。得益于这种价值感,科学、艺术、宗教、道德在生命建构的过程中都提升了。每一个个体都体现一种生存的探险,生活的艺术是对这种探险的引导。”试着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很值得反复琢磨、反复品味的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说到 “每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是依靠自身自我发展的冲动而成。这种冲动可以从机体的外部进行激发和引导,也可能被外界的力量所扼杀。尽管外界的力量可以激发和引导这种冲动,但是心智发展的创造性冲动来自内部。而且完全为个体所有。”

            在这里其实向我们表明了受教育影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既是机体的自身自我发展的愿望,也可能受到外部的激发和引导。那么外部的激发和引导也是一种既有可能进行正向的引导,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引导。

            但是心智发展的创造性冲动是来自内部的,而且完全为个体所特有。教育就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这里的生活的艺术是指人在各种活动中最完美的实现。他表现了充满活力的个体在面对现实环境时所具备的潜能。

           我的理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心智发展是包括低水平和高水平。在一个人的心智发展里面有较为低级的:比如:生物的生存、本能的发展愿望,基于满足物质需要的心智发展。心智发展中也可以是更加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为了让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社会发展更好的创造性的冲动。

           那么既然在人的心智发展里面有低阶,也有高阶。低阶是从属于高阶的。由此,我想到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心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追寻他的理想,他会宁愿放弃舒适的物质条件,俗世中的一切,而去追寻理想、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比如:无数的革命前辈,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让同胞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儿不惜放弃自己优渥的物质条件、家庭环境,甚至放弃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去追寻理想;以及李叔同、释迦摩尼 等,这些家庭出身优越的贵公子会放弃一切追求精神世界的超越……的确体现了这句话“在一个不可分割的人格体系中,它让低水平的可能性从属于高水平的可能性。得益于这种价值感,科学、艺术、宗教、道德在生命建构的过程中都提升了。每一个个体都体现一种生存的探险,生活的艺术是对这种探险的引导。”

    💬今日思考问题:结合您的教育实践,思考一下: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得学生在享受学习自由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这也是我,在今天晚上参加专家导读时所想到和提到的问题。我们深知其重要性,但是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及成年人的职业的生涯之中都需要融入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渗透。

            如何与时俱进地与这个时代更好的契合的方式渗透教育,能够让新时代的青少年、包括青年教师能够担负起这种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大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初衷?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关于师德教育的一部分呢?

            但是很遗憾的是从我个人说起,我认为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好,并不够。

            尤其是在连续几年分析六年级孩子在第二学期出现孩子们的抑郁、厌学,与同学、与家长发生冲突矛盾之后,我愈发的感受到,这就是在这种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方面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

            当然在这方面的问题与教育的责任中,学校教师当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不是在孩子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之中也有所欠缺呢?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让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真正能够形成三位一体的共同体,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帮助家长,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能够让他们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主动生长、主动成长的意愿;能够在享受学习自由浪漫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经得起“精审”阶段的历练,超越自己,走向“综合”,走向圆融通达的阶段,这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和责任与义务。【1633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目的》(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yk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