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家,见到朋友家读高一的孩子。
书桌上放着的《乡土中国》,显然是读过多遍的,毕竟是现在新课标要求的整体阅读中的书目
小伙一手拿着《呐喊》,一手拿着自己学校印发的资料在认真地看。
趁他休息期间,我好奇地翻看他拿的资料,原来里面是鲁迅的《呐喊》知识的总结。
分为背景,写作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每篇文章的主人公性格特点等。后面附有知网下载的一些关于鲁迅《呐喊》作品的研究。
孩子说,学校每周会有固定的阅读课,让读这些作品,及给予的资料辅助,为了加强阅读,会定期考试这些相关内容。
我羡慕又感慨。
羡慕这个年纪的孩子,有这么专业的阅读指导,果然名校出身不一样,大家争夺名校自有名校的好。
感慨学校为了让学生阅读,也是想尽各种招数,甚至用考试来逼迫。
人之所以阅读,是希望人生在世有更多自由和可能。在追求实用性的今天,“得阅读者得天下”的口号出来后,有些人一阅读就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阅读这个嗜好,就像种子一样,需要从小培养,让它在心里萌芽,成长,最终根深叶茂变成巨树。
可身边总不乏有些做父母的,在孩子还没读几本书时,就想让孩子一写作文,就惊艳四方,否则就会嘟囔,读那么多书,咋就不会写作文呢?
读书本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是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的,它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读点书就可以妙笔生花的,读可以助写,但读不一定就能写,会写。
更何况有些孩子读书,是匆匆一瞥。就如同去过很多地方,匆匆照相打卡,到此一游,来过,仅仅来过而已。
见过一些家庭的书柜,里面摆满书。仔细一看,都是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的老师给开出的书,有些没拆封,一层灰尘,有些好像翻过几下。
阅读,本该是因为喜欢而被吸引,不该是因为任务而被逼的。抱怨孩子不喜欢看书的父母,不知道一年到头自己又读了几本书,尽管事实是读了几本书也没什么可骄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