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诺贝尔奖,都备受关注,媒体和读者会提前猜测“奖落谁家”,而在猜测的名单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年年入围,但是,却又年年落选,2020年,村上春树连续15年陪跑诺贝尔奖。
村上春树,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一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掀起了“村上热”。他先后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中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中国,中国的人、中国的事。村上曾说过:对我而言,‘中国’不是想写而刻意去想象,‘中国’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记号’。
在村上春树的新书《弃猫》中,也多次提到了中国。《弃猫》是村上春树回忆其家族及历史的散文,在这本书中,他走进了“陌生”的父亲,穿过时间,窥视着父亲的生活,触碰了父亲心中的隐痛。
我和父亲之间的联系:猫
欧洲有一句谚语:“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可能是因为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善于表达,情感外露,绝大多数的父亲,都是深沉的,所以提起父亲,很多人的记忆都是具体的事,是一份回忆。
村上春树,也是这样的。
他和父亲之间,最历历在目的回忆,便是——弃猫。
在村上春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担心照顾不了一直怀孕的流浪猫,因此,父亲带着我,“踩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抱着装猫的箱子”,将猫遗弃在海边。但是,当我和父亲回到家中,一开门,却发现,猫先我们一步,回到了家里。
猫为什么能自己回到家?成为了一个谜。父亲看到猫时,一脸“惊讶”,而后“赞叹”,“最后好像还松了一口气”。
在中国的文化中,猫是有九条命的,意思是猫容易活下去。
而当村上春树,主动去了解父亲的过往时,才明白,父亲就像猫一样,有了“九条命”,才能在那个年代中活下去。
父亲,如“猫”一样的一生
黑兹尔.尼克尔森曾说:“猫是一个没有谜底的迷。”
尽管村上春树,搜寻着父亲的过往经历,但是有些事却是一个谜。例如:“父亲的籍贯在京都市内,却没有被编入第九联队,而是被分到遥远的福知山联队。”
父亲“二十岁的时候,学上了一半,便被叫去服兵役”。
“二十岁的父亲作为一名辎重兵,被送到了血流成河的中国大陆战场。”父亲就像弃猫一样,无从选择,“被送走了”。
在中国的战场上,“他所在的部队处刑过俘虏的中国士兵。”
一名中国士兵知道自己要被处死,依然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惊慌失措,只是一动不动地闭着眼,安静地坐在那里。这名士兵不久被斩首了。那态度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这些血流成河的场面,在既是士兵又是僧人的父亲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芥蒂。
而后,父亲侥幸没有在战争末期,被送到惨绝人寰的缅甸战线上,他捡回来一条命,而他的战友却全部罹难。
战场上的惨烈,让父亲终身每天早上都在佛龛前念经,他曾说:“是为了死在之前那场战争中的人们。为了死在战场上的友军,和当时敌对的中国人。”
父亲的一生,“被”推着走,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选择,就像弃猫一样,小的时候,由于经济危机,家里穷,父亲“被”送至佛堂学习;成年后,遇上战争,“被”送到战场。
在时代面前,人是十分渺小,无力的。
但是父亲也是幸运的,他像猫一样,历经战争,又幸存下来。
可是,“下去比上来难多了”。
每个人都是一只“弃猫”
人们是被时代洪流所推着走的。
就像鲁迅,本来是学习医学的,但是当看到那个时代中“沉睡的中国人”时,鲁迅,放下手术刀拿起了笔,用文字唤醒中国青年。
如今的北大仓,在建国初期,却是名副其实的“北大荒”。中国经济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粮食问题,于是,“开垦北大荒”,成为了当时的重点,也才成就了如今的北大仓。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弃猫”,被时代洪流裹挟着。
正如村上春树在书中所说:“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呼吸着不同时代的空气,背负着时代本身的重量活下去,也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成长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