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宋神宗读了李白的诗作后,很是欣赏,便有意问侍臣:我朝中谁可与李白相比。侍臣回答神宗:“苏轼可与李白比”。神宗则表示:“你说得不完全对,李白有苏轼的才气,但却没有苏轼的学问。”
李白宋神宗这样说,看上去有点儿想为自己北宋争面子的意思,但其实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康震老师当场也是认可神宗的这个看法的。接着王立群老师,也表示赞同,而且他还给出了客观的原因:宋代文人普通比唐代文人有学问,因为宋代雕版印刷通行,所以文人们读书量比唐代诗人们大得多。
二位老师的说法是非常中肯的。要理解这一点,其实大家比较一下李白和苏轼在同一地点写的两首诗,就能发现两者的不同: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家来看看这两首七言绝句,写的都是庐山,李白写的是庐山的瀑布,苏轼诗则是对庐山的总结。从两首诗的特点来看,正如康震和王立群讨论的一样,李白有才情,苏轼有学问。
李白的这首诗,论文学价值个人觉得是所有咏庐山诗中最好的一首。前两句就写得出神入化,太阳照在香炉上为何会生紫烟?因为此句中的香炉指的是庐山的香炉峰,以山为炉,以山中的烟气水气雾气在阳光下呈现出的紫烟,为香炉中飘出来的烟,这开篇7个字的格局之大,笔力之雄,非一般诗人所能及。
而后两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三千尺和落九天,那一挂庐山瀑布的气势和神韵,被抒写得大气磅礴。前一句“挂前川”还是静态之美,这两后句则跃笔而起,由眼前写到银河之上,太白之笔令人叹服。
苏轼而苏轼的诗作,在语言显然要低调了很多,但他却在九百多年前就悟出了“当局者迷”的道理。而且他还有本事,将这一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话,为我们呈现出来。这要的不只是才情,更多的是学识,以及运用学识的能力。全诗28个字,写景和写哲思完美融合,李白的诗仅是一首千古名作,而苏轼的诗则是一番哲学和美学的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