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我非常喜欢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给出的答案:“你读过书之后虽然很快就会忘掉,但其实她已经对你产生过了影响。就像你走过了一条河,虽然上岸后你的衣服干了,但走过这条河的记忆就留在了你的脑海中间。这样不同的观点、思想、争论让你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思维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当你去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把各个知识点连接在一起,从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我很赞同俞敏洪老师的观点。读书的作用本来就不好量化,你不能说读了多少书就能带来多大量的改变或者带来多少收入的提高,她是慢慢浸润着我们的灵魂,与圣贤之书、与经典之书为伍,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变得富有书香之气。
与书相伴的日子充实而快乐,单纯而美好。当然,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读书也会让我们更有思想和判断力,让我们更有力量,让我们的人生再多一种可能。
下面,我想从全局思维、问题导向、阅读层次和阅读实践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阅读和应用一本书。
一、全局思维
我认为一个好的阅读,首先要有全局思维,也就是说在头脑里要先有体系,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该知道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占据什么位置,有怎样的关联,这次阅读能解决什么问题?
二、问题导向
可以包括:有趣休闲、打开视野、锻炼思维、提升技能、解决某一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这次阅读是问题导向的哪一个。我们的阅读有些是要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说我看有关时间管理的书就是要解决我的效率不够高,我能如何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每日的产出的问题,再比如我看了一些有关理财的书,是因为作为家庭主妇,我有责任管理好自家的积蓄,并且要让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能够抵御通货膨胀,为家庭正常的生活和未来孩子的教育及养老做准备。
看育儿类的书,是为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还看一些有关阅读的书,因为我想让我的书读的更明白,更好的指导生活。当然,我也比较喜欢一些思维拓展类的书,让自己的思维打开,让自己头脑中的操作系统及时更新,掌握方法和规律,以便更好的生活。
有的时候我们的阅读就是为了放松、有趣和休闲。阅读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好坏的差别,但我们要清楚,我们的阅读属于哪一种,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就需要可检验的成果,不要看起来很努力,不做低水平勤奋者。
三、阅读的层次
主要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框架,将阅读层次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部分。
1.基础阅读
相当于一种碎片化的阅读,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信息。通常在寻找某一部分内容和答案的时候采用。在浏览公众号等文章类的内容的时候也采用这种方法,找到自己要了解的内容,作为信息的一般了解和知晓。
2.检视阅读
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在我们想要快速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预判这本书是否要精读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通常不需要仔细阅读全部内容,只需要看前言、目录、核心内容、作者简介、专家推荐和导读部分即可。预判这本书的调性和含金量以及是否适合自己,所以检视阅读通常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以1-2小时为宜,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3.分析阅读
也就是深度阅读和精读。怎样才算做深度阅读呢?可以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全书的内容;.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和重点;找出全书的亮点和写作逻辑。当把一本书的内容按照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了,也就完成了一次精读。通常我们并不需要对每一本书都进行精读,我们在读了一些书之后就会对何时进行精读有自己的判断。
4.主题阅读
既可以是同主题的阅读也可以是同作者的主题阅读。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或者当我们带着更加明确的目标来读书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同时看多本书的主题阅读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四、阅读实践
1.信息收纳整理
在阅读的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收纳整理信息,这里推荐使用云笔记,云笔记的好处是方便收纳整理,当我们浏览公众号、微信、网页的时候,可以利用云笔记一键导入到软件里,做到随时随地的收集,图片和语音类也可以添加到云笔记里,非常的方便。另外,还可以实现多设备同步(手机和电脑)。
我现在使用的是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作为素材库在材料调取的时候非常方便,因为有标签功能。所以印象笔记不仅实现了分级分目录的线性整理,还能够通过标签功能实现网状管理,尤其对于做个人品牌的伙伴来说,用印象笔记作为收纳整理工具,非常方便。
2.快速阅读
我在做100本书快速阅读训练的时候,采用的是洋葱阅读法中的九宫格笔记,他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的阅读更聚焦,围绕着想要弄清的三个问题(也可以小于三个问题,但不建议多于三个问题)展开阅读,记录的点不超过9个。
因为在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还带着学习课本的方法来阅读,从头到尾,一字不漏,也就是容易贪多,而九宫格的3和9的限制,能让我们不摘录过多的内容,而只围绕1到3个问题,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我用记录九宫格的方法读了100多本书,基本形成了快速阅读的习惯,之后的阅读就不必一定记录九宫格了,而是根据需要将可展开的内容输出小的随笔、书评或文章。
3.主题阅读
当我们在阅读或生活中对某一个问题有困惑,想要知道更多人的解答和想法的时候,可以采用主题阅读的方法来解决。正像洋葱阅读的彭小六所说:主题阅读就像是做了一次主题采访,你带着一个问题向不同的专家提问,寻求更多维的解答。
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对这个主题或作者,当然也可以是某一个领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主题阅读的结果进一步整合,产生一些新的创意来形成你自己的风格。可以采用的工具,既可以是画布形式的线性罗列,也可以画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让你的思维更发散,形象,也更便于记忆。
4.深度应用
这一部分应该是阅读的最重要部分,尤其是阅读致用类书籍的时候,如果我们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不只是休闲有趣。那我们就需要一些方法和工具。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a.两个中心:“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
“作者”中心:
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围绕作品进行解读,深入理解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写作的背景是什么?框架和主旨是什么?有什么新意?解决了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写法?作者怎样进行阐述的?有怎样的具体应用?有怎样的理论或实验依据?作者是否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是怎样应用的?
“读者”中心:
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围绕自己的理解和应用,找到启发自己的点,这个点是什么?为什么有启发?具体的指导例子是什么?具体的应用可以包括隐喻、关联、迁移和创新。
隐喻:也是比喻的一种,在阅读应用中,我们通常用一种熟悉的事物去类比不熟悉的事物,使得隐性的概念显性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进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并帮助我们记忆。这样在我们的大脑中才能形成印记,才能在使用的时候加以调用。
关联:就是在看到书中的知识点的时候,多和自己之前的知识产生关联,可以是之前的知识点,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例子,总之,越是主动的调动大脑参与,这个知识点在大脑中就越会产生更过的链接、就像这个知识点有很多个钩子一样,每一次关联,就多钩住一次,关联的越多,记忆和理解就越深刻。那么这个知识点就会被内化成指导行动的能力。
迁移:在彩铜老师的《精进2》中给出的迁移定义是这样的:在一件事物的内部发现某种可能具有普适性的要素或结构,然后将这种要素或结构与原背景脱钩,并尝试置于新的背景之中。通俗的说,就是把在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引用在其他领域。
比如,“锚定”这个概念,心理学教材里的定义是:人们对一个事物究竟价值几何,其实是不清楚的,那我们是怎么给事物估值的呢?答案是:看你选取的参考对象—锚。生活中有无数的场景都涉及给事物定价,比如去租房,中介会给你先看价格特别高而又不太好的房子,当你的心理价位上去了,再给你看差不多的房子,你很快就接受了,因为有前面的“锚”。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概念,我们在其他领域就可以主动避免或者自己去应用这个概念了。
创新:应用的最高形式就是组合创新了。创新并不是创造,不是从无到有,从0到1,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调整,增减。比如洋葱阅读的工具“概念卡“”九宫格“都不是完全的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增减或部分改动。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很牛了,领先绝大多数人,走在了前列。这也是大部分希望做个人品牌的伙伴努力的方向。
b.两种方法
进行深度阅读的实践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写书评或者写拆解文章
写书评可以先观摩大咖们的书评文章,然后自己模仿来写。可以在简书也可以在豆瓣。初始的时候可以写一些简短的书评,几百字即可,之后一定要写一些两三千字的长书评,这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深度阅读和解读的过程。
当然也可以写一些拆解类文章,根据自己受启发的点或者可写的点进行关联拆解。可以在简书、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平台发布。
c.视觉化输出
可以采用的形式有概念卡、视觉笔记和思维导图。
概念卡:就是把要扩展的知识点单独摘出来,用手绘或者做ppt的形式整理留存,加深理解和记忆,帮助内化。
视觉笔记:对于相对多内容的文章或书籍,可以采用手绘或procreat的形式制作视觉笔记。视觉笔记的好处就是在绘制的过程中能够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具象化,运用隐喻和视觉化的方法,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思考与能力。
思维导图:还有一种就是小伙伴们常用的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手绘或者用软件xmind来绘制,导图的好处是逻辑清晰、有利于思维的发散。
d.讲书
最后一项阅读实践分享讲书也是小伙伴们在读书会或者音、视频讲书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内容。我觉得参照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就够了。讲书的内容包括坡道、背景、正文和结尾四个部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体系,写出来一是自己更清晰了,同时也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启发。部分内容已经实践,还有部分内容有待实践。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