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缘起
當年,我曾是一名學生時,因一件事不妥,時時萦怀,一度令我活在愧疚中。
起因是:某日夜,十幾年不見的一位老人(大概60歲左右)敲打我家的門,我問了一下是誰在敲門,他沒有回應。
出於無奈(當時有人於家中做客),我開了門,然後他就酒醉踉蹌,左搖右擺地闖了進來,自行坐於沙發上,並且叫我倒茶水給他喝。我脫口而出,問他:你是誰?
然後他異常激動地站起來,對我說,他是老人家。我說我一直尊重老人家,特別是有德行的老人家。
然後他就質問我,說:別以為你是一個大學生,就算是你的長輩,都要好好尊重我,你叫你的長輩必须找我道歉。
然後就一言不發地離開了。
而後我想:我是不是惹禍了,同時也在自責,不應該那樣和一位酒醉的老人說話。自此我陷入了自我愧疚中。此乃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的疑惑。
夜讀顿悟
何為愧?心中有鬼則應當有愧;何為疚?久滯於心而成病則為疚;既然當時心中無鬼則無需愧,事既往,從今而後能免於再犯則無需疚。
愧者,心憂既往之事,如此則鬼常在爾心矣;疚者,久滯於心而不散,如此則日益病重矣。
既往已不可挽回,莫被既往溺我心,但須此時此刻正己心;水常流而常新,來日方長,豈能陷入淤泥不自拔?
有此愧疚,固然是良知之作用,但是,須知良心良知之存養皆在平時,而其發揮作用則須在當時。
從今而後,注重存養,遇事之時不失不泯,如此可矣。
總是回頭去看失誤處,不如看好方向,腳踏實地向前行。至於事情之是非曲直,茲不欲論。
尝试一下
夜读顿悟,对我来讲,是灵光一现,想到就赶紧记下来,有时是几个字,有时是一段话,多数在私密文件夹长期蛰伏,它们也许在感叹无用武之地。
记得多了,会成为长文的语句或段落,会成为分论点或什么理念,支撑起一篇短文,你只需要列出提纲,这些语句会主动出来填空。
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跟人聊天,常会想起那些已成为文字的语句。跟人文章留言,有时可以用这些理念。人会说:你很有才,出口成章啊!其实并没有,我只是善记。
既然用文字表达想法,就继续抖个机灵。
想起幼时购得一本竖排繁体《聊斋志异》,古文加繁体,啃不动。于是逢人便问,并联系上下文,囫囵吞枣,不知滋味。但因此比同龄人认识许多繁体字,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后来有点喜欢繁体字,能感觉出它们的美好,毕竟汉字几千年历史了,繁有繁的韵味。后来陆续还购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线装,好美。读习惯了横排简体,偶尔为之,有点新鲜感爆棚啊。
今天首次尝试繁体字,貌似博学,实则卖弄。不一而足,谨记之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