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想到节日,首先想到的是好吃的,仿佛只要有了好吃的,才算是有了节日的氛围。
长大后,因为工作原因四处漂泊,这个时候的节日有了不同的意义。节日是一份遥远的牵挂和祝福;节日是深藏心底的那一份思念;节日是久别重逢后令人欣喜的团聚时刻。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是我们当时太小不懂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想明白了,小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贫,但团聚确实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般的存在,而分别是长大以后逐渐出现的事儿。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有些话不喝点酒根本说不出口,打了好几遍腹稿,关键时刻翻来覆去却只剩下一句话:“多注意身体,想吃什么就去买别舍不得钱。”
我就这样笨拙地表达着我的牵挂、思念和祝福,我坚信懂的人自然会懂。
一直觉得所谓一家人之间的心有灵犀,就是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明白你的沉默不语。深深的思念,我们用淡淡的话语浅浅的说。
其实思念并不是在节日那一天才有的,它一直都在,不离不弃,只是因为节日的到来让我们的思念有了一个宣泄的口子。
还记得以前没有电话只能写信的日子,一般都会这样写道:“再过一阵子就是端午节了”,“收到这封信时可能已经是中秋节了”,“今年春节我争取请假回家过年”。在没有电话的日子里思念和牵挂只能用书信去表达,被时间无情的拉长,长到每一次等待都是一种幸福。
还记得在过节时去公用电话打电话回家,每分钟电话费一块四,每一次都是提前计划好要说些什么。隔着长长的电话线传递穿越万水千山的情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电话接通那一刹那的心跳加速。
后来有了手机,打电话回去就任性多了,每次都是聊到妈妈说好了电话费很贵的挂了哈。而这个问题在我爸身上几乎几乎不存在,每次跟我爸打电话都是直奔主题,一般情况下都会在三分钟内搞定。
渐渐地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平时当面不好意思说的话在电话里可以很坦然地说出来了。
今年的中秋节注定孤独,因为工作原因回不了家,因为疫情原因工作也在停摆之中。好在距离不会隔断每一份思念,趁着节日,联络一下所有亲朋好友,把我的思念、祝福、牵挂传递给他们。
很快又是花好月圆夜,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我有足够能量,就把最豪情的祝福送给所有亲朋好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