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看的书杂乱无章。
但是这么些年书看下来的话还是有一点点感受的,希望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推荐的是《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有点厚,但是丝毫不妨碍我对他的耐心以及喜爱。
首先,这本书整体的写作风格是我喜欢的那种简明大方的风格,不拖沓不扭捏,直接又不失风韵。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重点可能是两段爱情故事。我当然比较喜欢的是阿月和她老师的爱情,既动人也让人唏嘘。有一幕我记得很清楚,就是阿月死后,老师亲吻她的那一幕,说实话,看到那个情节的时候,真的是充满了震撼和感动的。
除了爱情,这本书也涉及到一些传统的穆斯林文化,个人认为是比较值得一读的书籍。
那么第二本我推荐的是《小王子》,看似是充满童心的一本书,其实会让大人也产生许多的感触。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我高三时候看到的一段:

就是最好……那一段。为什么喜欢那一段呢,就是当时高三的时候我喜欢上了我的历史老师。可以说那一段形象地说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而且某一天我在翻看青年文摘的时候,我发现了与我有同样心情的一位女生,她也是喜欢上了自己的历史老师,在她的文章中也是引用了这一段。

还有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段,我记得从小到大,因为环境还有个人遭遇的原因,我就特别喜欢天空还有落日。好像没有一个人真正地陪过我看日落,所以当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其实内心是十分的心酸的,就写下了那一句话。一个人,大概真的很忧伤,很寂寞,只要有什么陪着,都愿意看着,不是非他不可,只是无所爱。
可以说这本书以孩子的口吻去揭示了在成人世界里的许多无奈,以前看可能懂得一点,后来看的话就懂得更多了。我想等我再长大一些,也许会懂得再多一点。
第三本书是余华的《活着》。知道这本书其实是老师的缘故。那个时候我记得我抑郁症特别严重,每天处于特别崩溃的状态,而且有一个晚上是和爸妈吵架,他们不理解我,那个晚上我特别难受和失望,我忍不住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第二天有男生给我一本书,他说这是老师送给你的。我一看是余华的活着,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叫我好好活着。
看过这本书很多遍,但是一直都是云里雾里的。直到不知第几次翻开它的时候,才开始有一点点懂得,可能余华先生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或者说我理解的意思是:
人有的时候并不是说为了什么意义或者是目标才活着的,而是说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并不是哪一个才更高尚。如今看来,其实我也是有些赞同的。有的人为了意义,有的人为了目标,有的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也没有说哪一个就更高尚。
但是老师如果想要我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对我来说可能会有一点难。毕竟我的重度抑郁不知何时复发,有时这只黑狗我也无法控制。但是我依然很感谢老师对我的一番好意。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抛开他的观点不说吧。这本书整体让人感觉很明朗直率,虽然直白,但是会让你有思考的空间。我想大概这就是余华先生书的魅力所在。提到余华先生的话,我就不得不说他的另一本书,也是我很喜欢的《许三观卖血记》。
我记得有个情节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的就是,许三观之前一直很穷,靠卖血生存,等后来富裕的时候,他也依然卖血。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些小经历,以前我穷的时候,每天就会省下钱来,等饿的时候买东西吃。后来钱攒的够了,也会继续让自己饿着,大概有点像老年人以前生活很贫穷,一直很节省,等到老的时候有钱了,但是也不会太挥霍,甚至有的时候节省过度的那种感觉。
今日到此,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