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韩寒说出了那句: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之后,我就陷入了自我怀疑,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因为我以前也看了很多书,自我感觉懂了很多道理,但是我自己感觉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多么大的变化。
现在最流行的就是认知学习,人生大部分问题貌似都是认知方面的影响所带来的,这样说倒也没错,但我觉得这个答案太过模糊了,因为现实的问题只要做了才能解决,而认知和行为的关系,却说不是很清楚。
真正的行为到底是怎么触发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想法,是想法让我们有了行动。有了想法就该去行动,就是基于想法会触发行动的原理,可我们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明显这里面的关系具有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候我们有了想法马上就会去做,有时候并没有。
如果想法和行动不具有强相关关系,那么再怎么基于想法来改进行动力,我觉得都是有问题的,那么到底什么触发了行动?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决定做什么而不做什么的呢?
选择
是我们的选择触发了我们的行动。只有选择了,才会去做。
下班以后,去运动还是葛优躺?这是一种选择。学习还是玩耍?这是一种选择。是什么也不做还是做点什么?这也是选择。而且不选择,同样也是一种选择。
只要做出来了选择,肯定就会产生相对应的行为。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出选择的呢?
思考,我们通过思考做出的选择,当每天的第一束阳光照到床边,我们揉着眼睛醒来以后,我们就进入了每时每刻不间断的思考决策,这个思考的过程也不复杂,就是比较,比较的基准有时候是基于理性的,有时候仅仅只是基于自己的直觉。通过思考比较,我们觉的哪个重要,我们就选择哪一项。比起跑五公里来说,现在吃块奶油蛋糕更能让大脑开心,你觉的大脑会选择哪一样呢?
行动之前我们都会选择,选择之前就会有一个思考,思考的内容便是到底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这种思考重要性的过程通过对比来不断实现的,几个选项放在一起,哪一项自己就是觉的很重要,那么我们准会选择这个选项。
这种思考什么最重要的过程说的更加形象具体一点儿就是思考什么对我最有利益。利益这个词现在蕴含了很多贬义的特征,但这是现实。我们人生下来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不断的消耗资源的过程,占有资源消耗资源的过程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生存而已。
每一个选择都有我们的思考,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不要说人了,动物也会思考。狗见了人会摇头摆尾,就是思考以后的选择。
会思考与会正确的思考是两件事。
我们常用的正确思考方式有两种: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这两种基本的思考方法在生活中被我们大多数人给忽视了,想要学会这样理性的思维方式也不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思考自己的思考。
而想要思考自己的思考,首相就要搞清楚自己思考过程,开启自己的元认知。如果没有元认知就很难感受到自己思考后做出选择的过程,还以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开启了元认知以后,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不仅仅不会正确的思考,而且还不知道思考是有前提的。
对,思考的前提才是真正影响行动的关键。可以这样说,任何思考都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认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它不需要原因也不需要论证,而是你觉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这些东西也是我们构成自我意识的底层概念。比如对于信仰宗教的人来说,你想让他相信科学,只不过是在逼他找到更多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如果他说不过你,他也只是认为自己还没找到,并不能说明上帝不存在同时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这样的思考并没有什么逻辑错误,但这个思考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他深信上帝。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和一些问题的解答,很多时候前提都是为孩子好,虽然这种为孩子好的预设前提目的是为了孩子,然而基于家长的主观判断很难做到真正有益于孩子。
这种前提是怎么形成演化的呢?
基于两个因素,利益和恐惧。
前面我提到,我们思考什么重要,这个所谓的重要就是什么对我更有利,有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有时候精神上的也是一种有利。不管那种类型的利益,其真正受益者都不是你,而是你的大脑。为什么这么说呢?吃饭到底是身体舒服了呢?还是大脑?看看脑瘫的想不想吃饭就可以知道了。
其实我不太喜欢利益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我们的语言里充满了负面的东西,追求利益貌似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很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古代的商业不发达,并且社会主旋律也是鄙视从商,鄙视链就是士农工商,士就是读书做官。
但是追求利益并没有什么不对的,我们人类从一生下来就需要生存,而生存本身就需要消耗资源,追求利益的本质就是追求资源,这并没有什么错,那么为什么利益却蕴含了这么多负面的意义呢?
可为什么利益还是有这么负面的内容在里面呢?因为追求自己的利益并没有错,但是影响了别人的利益就不好了,要是让人有了损失可能还要承受报复。如果再影响了一群人的利益那么你就是没有公德心了。
但如果你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恰好让很多人也得到了利益,那么这些人还会喜欢你感激你,觉得你是好人。这样看来的话实际利益这个词本身没有错,错只在影响了别人。所以看到这里的读者把利益当作一个中性词汇来看会更好理解一些。
最近看《第五项修炼》里面讲到了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就是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再是单因果关系,而是考虑整个系统各个因素 的相互作用。里面提供了一个关系模型其中包括正反馈、负反馈、延迟反馈。正反馈就是说系统中的这个因素能够促进系统向前发展,负反馈就是说系统中的这个因素使系统保持稳定或者抑制系统发展。延迟反馈说的则是这个因素给系统带来的促进或者抑制的影响需要一段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通过这种思考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恐惧和利益,恐惧就是负反馈,让人的思考方向更倾向于不做什么,而利益就是正反馈,它促使我们的思考倾向于去做什么。
这是前提形成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思考为前提服务,逻辑为思考服务,结论为选择服务,剩下的只不过是选择所对应的行为,而行为构成了我们每个不一样人的命运。
最后再谈谈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多行为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思考和选择啊?从直觉上感知确实是这样,我认为他实际上是忘记了习惯,我对习惯的定义是自动化回路。
同样或者类似的场景,我们第一次遇到需要思考和选择,但是重复一定次数以后就完全不需要了,直接构成习惯回路或者说及时反应。通过这种回路,当然让你感受不到思考了,但是一旦明白这里面蕴含的思考,那么改进有些不好的习惯,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