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272705/59426b13c35bd27d.jpg)
川剧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主要是以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为一体而构成的剧种,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较流行。
现在很多人都是因为变脸知道川剧,变脸成为川剧的绝活闻名于世,成了川剧的代名词。变脸在表演的过程中有无数张不一样的脸谱来回变换,十分有趣。脸谱形象生动,以前主要以故事人物、鬼怪或神仙脸谱为主,现在把动漫卡通也融入进脸谱,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喜欢上变脸的表演。现在表演变脸不再局限于剧院,街头、餐馆、台上、台下都能表演,技术性强了,似乎变成了类似魔术表演,娱乐性十足,没有了舞台效果,缺少了几分艺术色彩。
记得小时候奶奶喜欢看戏,川剧团的演出就在镇上,经常在农闲时去剧院看戏。大概在五岁左右,我有记忆的第一次看戏,还没有进入剧情就宣告结束了。本来怀着激动的心情,兴高采烈地去到剧院,大幕拉开,戏刚开始,还有几分好奇,可接下来,看到一张黢黑恐怖的脸来到台前,脸上白色的月牙,倒把我的脸吓得煞白,不敢啃声,生怕他走下台来。于是把头和脸都藏进奶奶衣服里,再也没敢把脸露出来,我永远也忘不掉这一幕,印象太过深刻,这是我人生中看川戏的初体验(没有惊喜,只有惊吓)。
后来稍稍长大一点,知道台上的戏都是人演的,脸上色彩、图案都是画的,也就不那么害怕了,父母经常带着我们去看戏。再后来知道川戏里的包公脸膛上绘有山字形笔架、朱笔、寿字、月牙、太阳等图案,象征他官高极品、执法如山、一生廉洁;还有红脸关羽、白脸曹操、绿色代表好汉......想当年,看川戏和坝坝电影是最常见的,也是一代人的回忆。
已经多年不曾在剧院看过川剧,现在戏园子少了。当年的川剧经典折子戏,深受四川人喜爱,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表演技艺精妙绝伦,柜中缘、贵妃醉酒、穆桂英招亲等等耳熟能详的川戏,父辈们记忆犹新。偶尔看着自己年迈的父亲听着收音机里唱川戏,时不时还能哼上几句,自得其乐,顿觉岁月静好。
在时光的长河中漫步,回味那些儿时的悠然日子,感悟戏剧里角色的悲欢离合。如今,岁月已逝,人事已非,剧院已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只剩下那份深深的怀念与眷恋。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在昨天,又仿佛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