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印象比较深的顿悟时刻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对应于教室墙上都会贴的警示名言“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记忆深处关于用功学习的画面有初三下半期,那时为了考上县里最好的高中,有很多次大概五点多钟就起床了,天还未亮,教室里还没有亮灯,用功的同学就已经用蜡烛点亮了一片区域,早早的围在一起学习了。
学习成绩优秀的我,虽然不太喜欢这种用功方式,但当时想着“至少我努力过了,真没考好也强过到时候后悔自己没尽力吧”。
可惜当时只想到这一层,没能更深的往下思考,然后就学近视啦。
因为关于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并没有领悟透彻,所以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属于努力型的。
非常羡慕传说中的那些上课不听,下课玩,考试照样能第一的学霸。
高中三年算得上是在题海中度过的吧,但那时的成绩还真就和努力的程度呈线性关系,所以也就没啥好想的。
自认为看破了一点学霸的秘密还是在高复,痛苦总伴随着思考。看着自己全做对的题,开始反问自己“那做这些题花的时间值吗?每天本来就很累了,再做这些自己会的题,那不是浪费精力吗?……”
“多刷点可以让自己心安”
差点又让当年的答案把自己绕进去了。
“不,这次安不了,会做的题,再做就是浪费时间,找那些自己不会的才有价值,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我觉得这道题简单,那就跳过直到不会的题,要能承担自己的选择,最终不管考得如何与这与做题的多少无关,我都已尽力并接受”。
试验之后才发现,干,这样做既轻松又有效,以前的自己是多傻呀,为什么那些明明一看就会的题,同类型的题,我竟然没考虑过不做它,而是刷了一遍又一遍,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直到那时才知道所谓的考点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要能看透每道题的本质呀,万变不离其宗。
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当年的学习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勤,不仅有勤学、勤做、还有勤思、勤结的意思,可惜领悟的有点迟,不然也有机会做学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