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24章 这个老县官是个人才

第24章 这个老县官是个人才

作者: 过境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06:29 被阅读0次

    崇祯一行车马来到南京城外,崇祯下车四望,只见城外的流民窝棚果然被拆得干干净净,往日那无数的流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干得挺不错啊,清得干干净净,一个流民都不剩。”

  崇祯脸色很冷,祁逢吉在一旁噤若寒蝉,不敢答话。

  “到河对面清浦去看看,是不是也是这般情景。”

  “皇上万金之躯,切不可轻易离开京城。”马士英急忙劝阻。

  “清浦与南京城一河之隔,属于应天府管辖,并不算离开京城。而且朕打定主意不再像从前那般坐困愁城,不知民间真实情况。不止是朕,以后内阁大臣们都要经常到地方走动查看,不要关起门来瞎指挥。”

  现在的崇祯外表温和,骨子里却十分强势,他要做的事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一大队人乘坐码头上水师舰船,横渡过河,到了浦口。

  一踏入清浦地界,便见许多民工正在铺石修路,忙碌不停。

  “各位乡亲,可是清浦县组织你们在此修路?”崇祯和颜悦色问道。

  民工们不知崇祯什么身份,但看崇祯周围拥着好些官员,便知崇祯是个大人物无疑。一个皮肤黝黑、颧骨高耸、眼窝深陷的精瘦男子抱拳答道:“回禀官人,正是清浦县安排我等在此修路修桥。”

  “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

  “俺是河南人,我们都是躲避战乱灾荒,从各地流落到江南来讨生活的。”

  “在此修路,工钱几何?”

  “每日工钱二十文。”

  “这么少?”

  崇祯皱眉。

  精瘦汉子连连摆手,道:“不少啦不少啦,清浦县按人头发给粮票,凭粮票可平价购粮,二十文钱能买四升大米,全家人都可吃饱,白花花的大米啊,天天都能吃上大米,这样的好日子,俺以前是想都不敢想。清浦县的县太爷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只要能吃饱饭,不至于饿肚子,老百姓就感恩戴德,这个时代的民众真的非常容易满足。

  “清浦县雇佣了多少像你们这般的乡亲?”

  崇祯越来越感兴趣,觉得渡河到清浦来看看的决定太正确了。

  “俺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总之只要不怕苦累,都可以有工做,修路筑桥,兴修水利,修葺城墙,整修房屋,可做的事情太多,总有一口饭吃。”

  “难道就没有不愿做工的流氓恶霸?”

  “这也是有的,对游手好闲之人,县里的巡检差役就会抓进什么劳动改造营,每天都被押着去开荒种地烧砖挖煤砍柴啥的。听县里的差役说,这是皇帝圣旨,非常时期,不养一个闲人。”

  听到这里,崇祯是非常满意了,如果在这儿听到的话没有虚假,那清浦县可说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他制定的非常时期地方治理办法。

  精瘦汉子抱歉地对崇祯笑笑,继续挥汗如雨的干活。

  崇祯一行进了清浦县城,只见县城内外果然忙忙碌碌,或者修葺城墙,或者修路搭桥,或者开荒种地,或者修建房屋,或者扫地清洁,一路竟没有一个闲着的人,就连孩童都被组织起来,手持红缨木枪列队巡哨,一问才知是帮助县衙巡检查看形迹可疑之人。

  一个小小县城被动员如此之深,这个县的县令也是个人才了。

  崇祯尤其关注老百姓的菜篮子,专门寻到了清浦县城的菜市场,只见这个市场并不大,也就五六亩大的一块地,按品类区隔成各个区块,显得井然有序。

  令崇祯意外的是,市场中鸡鸭鱼禽蛋等品类供应亦很充足,价格亦不是很高。

  一个猪肉摊前,崇祯驻足看肉贩做买卖。

  “这位老板,为何清浦县的肉价比南京城中要便宜这许多?”

  待肉贩空闲时,崇祯问道。

  绑着皮围裙、嘴角微斜,面相颇有些凶恶的屠户早发现一蓝衣剑客和一帮官员围在他的肉摊前,很有些诡异,心里正有些打鼓,听蓝衣剑客相询,忙答道:“我们清浦县是不敢卖高价的,若有人敢卖高价,被人举报,县衙查实后,只怕就会被抓去劳改营强制劳动三两月。”

  “那清浦城中为何能如此干净?便是这菜市之中也是一尘不染,实在少见。”

  “这位官人有所不知,清浦县城之中,只要谁乱扔杂物,或者随地吐痰大小便,被官差抓住了就是当众鞭挞三鞭,还被记录在案,发给的粮票等限量供应物资减半,若认错态度不好,还会被投入劳动改造营进行劳动改造,这般重刑之下,谁还会犯傻破坏卫生?加上城中增加了几倍的人扫地清洁,这城中如何能不干净?”

  “县衙管理如此之严,百姓们可有怨言?”

  “怎会有怨言?这都是皇帝陛下的严令,都是为了严防瘟疫传播,老百姓们也是晓事理的嘛。”那肉贩久在市井中,也算阅人无数,他越看眼前这蓝衣人越觉得不像一般人,心里的鼓越打越响。

  正说着,一个身穿青色鹭鸶官袍、眉毛极淡、双腮微垂、年约五旬的官员在一众官员衙役的簇拥下,气喘吁吁奔到崇祯近前,扑通跪倒。

  “微臣周星华迎驾来迟。”

  来人正是清浦县令周星华,绍兴府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此人快五十岁时才中进士当了官,但二十来岁就中了秀才,然后托关系去给同乡官员当幕僚,一直当到他中了举。中了进士后,周星华又多方托关系谋到了清浦这样位置重要的富县的主官,这一连算起来,其在江南官场已经混了三十来年,对江南官场十分熟捻。

  周星华身后官员差役跟随跪倒。

  “平身,朕微服出访,不必行大礼,以免惊扰百姓。”

  崇祯和颜悦色,示意周星华等起身,然后迈步走出菜市。

  众官跟随崇祯而去。

  菜市中人们纷纷围到肉摊前问究竟。

  肉贩呆呆的没有回过神,口中喃喃:“莫非那是皇帝?皇帝跟我老唐说话了?不可能吧?太不真实了!”

  出了菜市,崇祯让周星华引着去参观清浦县劳动改造大营。

  劳动改造大营位于县城东北十五里一个叫石佛寺的一座寺庙。至于劳改营为何会设在寺庙之中,说来也是有番故事,先是周大知县看上此寺庙舍很多,而且维护较好,拿过来就能用,于是周大知县就去忽悠主持,说是皇帝圣旨,要把犯有过错之人集中起来进行教养改造,使之改过向善,石佛寺乃佛家之地,有启善之法力,没有其他地方比这儿更适合作为改造之所。

  也不知是主持和尚太老实,还是主持和尚老于世故,知道和尚不与官斗的道理,竟然爽快的将大半院舍无偿拿了出来给官府使用。

  劳改大营实行军事化管理,将营中犯人按建制分层管理,每日定时操练、劳动、学习,对,学习,你没有看错,就是学习,学习是崇祯定下来劳改大营改造的重要内容,学习内容主要是认字写字,然后讲述儒释道中重塑道德与人格的一些经典,重点讲述灌输忠君爱国爱民思想,而讲述方式则是以那些基本没什么文化的犯人能听懂为原则,力戒高深,以实现洗脑之目的。

  “相传有一年长江洪水泛滥,上游有三尊石佛被冲到此地,一时洪水退却,当地人于是修建庙宇将这三尊石佛供奉于此,石佛寺便由此而来。只是这几百年来此地仍常常遭遇洪灾,土地房屋常被长江洪水所淹,可见除了神佛保佑,更需自身努力。现在本县按陛下旨意建立劳动改造营,主要也是组织营中劳力修建防洪堤坝,以备今年汛期。”

  周星华边走边作介绍。

  崇祯频频点头,赞道:“你做得非常好,各种安排都可看出是动了脑筋的,能够领会朕的意图,并且结合实际加之执行,是个人才!”

  能得到皇帝亲口夸奖,周星华却也能保持头脑清醒,谦虚道:“非微臣之能,而是皇帝陛下雄才大略,爱民如子,臣子们只需不折不扣执行陛下旨意即可。”

  “不要拍马屁,朕很清楚,制定政策办法容易,而要将政策办法落到实处,让黎民百姓们得到好处,却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有魄力有头脑的实务人才来实行方有成功可能,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何选拔任用出真正能干事、能成事的人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朕还要好好摸索。吕尚书,你也要多多思考。”

  “臣谨记。”吕大器躬身听训。

  崇祯感慨颇多,中华大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但如何发现并使用人才,这是门大学问。

  崇祯的话让随行官员们也陷入了沉思。皇帝多次表达他不要能说会写或者会画画的官,而要能干事会创业的官,看来这真的是皇帝今后的用人导向了。

  “朕看清浦安置流民,启动各种建设,耗资巨大,不知周知县下一步如何解决财政问题?”

  崇祯对这个年纪不小的清浦知县很感兴趣,继续考较。

相关文章

  • 第24章 这个老县官是个人才

    崇祯一行车马来到南京城外,崇祯下车四望,只见城外的流民窝棚果然被拆得干干净净,往日那无数的流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 #红书房#读《史记》368:打匈奴他行,敛财也是第1名

    平准书·第4天 汉武帝各种花钱如流水。太史公6个字:于是县官大空。 1 县官大空。县官指政府,国库空虚。怎么办?商...

  • 县官

    一生奋斗满身伤, 几度蹉跎却语狂, 未见繁华心不死, 誓将生命献家乡。

  • 聪明人——《醒梦录》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从小就才智过人,而且天生神力,可谓举世无双。 一次,县官判案,被告偷偷给县官送金子,这个聪明...

  • 乞丐之死与伸冤(二)

    冤魂托梦 转眼到了第二年,县里换了新县官, 这个县官断案公,百姓称他是青天。 时间到了六月天,西瓜成...

  • 每天一笑

    有一个人到县衙里去告状,对县官诉说道:“小人明日丢失了一把锄头,请老爷追究。”县官训斥道:“你这个狗奴才,明日丢失...

  • 乞丐之死与伸冤(三)

    县官察访 第二天县官升了堂,八个衙役站两旁, 县官对着衙役讲,今天咱们下乡去察访, 班头说: 这一段...

  • 糊涂官断案

    从前,有那么个县官,不学无术,官位是用钱买来的。当了县官自然要办案,可他每次办案都稀里糊涂一笔帐,从来是断不明...

  • 糊涂县官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山城里住着一个名叫马尔士的人,他仗着舅舅是县太爷,整天不务正业,到处寻花问柳,讹人钱财,谁见了...

  • 糊涂县官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山城里住着一个名叫马尔士的人,他仗着舅舅是县太爷,整天不务正业,到处寻花问柳,讹人钱财,谁见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4章 这个老县官是个人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un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