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云端研修”第一期直播《网师学习与教育写作》有感

观“云端研修”第一期直播《网师学习与教育写作》有感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22-03-27 07:29 被阅读0次

昨晚,观看了新网师教师专业写作“云端研修”第一期直播《网师学习与教育写作》,主持人郑建业老师,分享嘉宾分别是网师榜样学员智静和江苏南京天印高中的吴贤友老师。

郑老师的分享紧紧围绕新网师的读写特点,结合学员们的打卡情况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打卡经历、心得。每日打卡可以写什么内容?又该怎么写?郑老师面面俱到,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知道郑老师是这一两年才加入新网师的新学员,今年开始变身为课程讲师。事实上他早已著作等身,做学问做研究多年。读过他的年度生命叙事,也多次在其他人的文字里获知关于他的一些信息。真正真正的顶级前辈一枚。正是有了郑老师以及与郑老师相似的人的陆续加入,才有了新网师的不断壮大和完善,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的学员的慕名而至。比如,此次的“云端研修”便是由他衍生出来的新项目。

加入新网师的人都知道,阅读和写作是我们学习新网师课程的最核心方式。不论大家选择的是哪门课程,本身任教的又是什么学科。阅读、打卡、写作业、听课,这些内容中,阅读与写作占比最重。但同时也不难发现为学员们打卡而打卡现象时有发生,打卡质量不高,难出精品文章也是不少课程组曾提出过的共性问题。我个人也是感觉自己的打卡文章普遍缺乏深度,许多教学思考还只是出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不能厘清原因,又诓论从根源处解决问题?所以写完了也就写完了,相当于是自己跟自己倒了下苦水。对于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也许并无太多实际性帮助。

记得第一学期选修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课程时,他就说过“我们学习写作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通过教育写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昨晚,郑老师也提到写作是训练自己思维的过程。通过在写作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思维,从而更新认知,构建思维,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最终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我对比自己这几年写的教育随笔或叙事,大都以先陈述故事再分析主观原因最后抒发感受为基本框架。最为缺乏的就是理论的支撑,不能将现象溯源于根本。这是我在今后要重点加强的地方,硬着头皮也要啃几本理论书籍。

智静老师的分享分为三个方面即什么是专业写作、网师作业与专业写作的关系以及如何从作业中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她的讲述,我看到了同为教育写作,专业与非专业的差距。回忆这两年,无论在哪个课程组,每次授课前,课程讲师都会与大家先分享部分学员的优秀作业。而我真的要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些作业给人的感受,说是相当于一篇篇学术论文都觉得是低评了。比如以前在《听读绘说》课程群里学习到的吴尧达老师、卢雪松的绘本解读。这学期在《小语研课》课程群里学习到的陈娥组长、屈小娥老师等人的文本解读。

不少学员都谈到过每完成一次作业都堪比一次炼狱的过程,从身心到头脑的全情投入、分解燃烧。这样的年复一年,专业写作能力想不提升都很难。难怪有人只是把每学期的作业汇总起来都可以编成一本书,不仅仅是其十几万、数十万的字数令人咋舌,更是其实质内容的专业、深度值得人们拜读。

智静老师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的写作有没有从专业思考出发。单是从一个标题命名即可窥见一斑。比如,《师生共写随笔的实践、启发及问题》》就明显比《用师生共写随笔编织童年》更具专业思考。我也由此反省对照自己,平时所写的文章中,更多倾向于哪一类标题。显然是后者。这不仅是文字风格的不同,更是头脑中有无专业思考的概念所之。对我来说,专业性不强决定了自己每日打卡与平时所写文章,只能以教育叙事为主,而鲜见论文、案例之类。

相比前两位分享者,第三位分享嘉宾吴贤友老师的发言主题虽然不再紧密联系新网师的学习与打卡,但却以自身经历揭示了获取教育写作成功的基本规律与诀窍。

以他自身为例,从写任教学科的文本解读稿起步,向各杂志社投稿,逐渐到成为国家报社约稿对象并开始自己著书,直至成为《中国教育报》2016年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可以说,他的成长模式并不陌生。好多我们熟知的名师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尤其是他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概括为“教书、读书、写书、被书”这一段时,简直太引人共鸣了。相信“教书读书写书”也是许多老师的工作日常与职业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被书”一词让大家感觉有几分陌生。吴老师解释说“我们还要努力被他人写进书里,这就是被书。”这个说法确实新鲜,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生而为人,来这世上走这么一趟。我们究竟要留下些什么?我们到底又能留下些什么呢?或许,留在一个或很多个学生的心里,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那么丁点零星的影响就算很不错了吧。若是能给更多的孩子、家长、同事带来更多的正能量,那就万分荣幸了吧。出现在他人的生命里,并不一定就会出现在他人的文字里、著作里啊。还要看能否产生交集,就像电流波淌过彼此的心地。努力做一个与他人产生交集的人,努力做一个让他人留有印记的人,努力做一个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人,努力做一个值得他人书写的人。我想,吴老师应该是这个意思。

如何从普通的教育写作爱好者、坚持者达至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仅指文章发表的多,更强调大家要写出自己的写作风格与特色。吴老师例举了吴非的例子,教育杂文界的先锋人物。还有冷玉冰、邱磊、凌宗伟等几位名师、名校长。而想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在一个领悟深挖,开展主题式写作。即围绕某一个话题,掘地三尺,至少熟读还话题领域内的所有相关书籍、文献、学术论文、理论原点等。吴老师本人就曾深入研究了好多书中关于“小说”教学这一块的资料,然后一口气写下十来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从这个事例当中我获得的最大信息是:想成为一个写作者,其阅读量必须是写作量的至少十倍、几十倍。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只有懂的多、深、精,我们才可能有话语权,发言权。也只有像蜜蜂一样摘采百花,才有可能酿出甜蜜。

从自己最近、最熟悉的话题入手,先读书,再写作。吴老师还分享了一个比较幽默的观点,他称写作这件事为促进个人成长的“聚划算”。除了个人精力,写作这事既不花钱、也不耗费其他资源。写好稿发表了是自己的,没发表也没其他人知道,并不丢人。听到他这么通俗的解释,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大家不约而同的笑意。

确实,写作是一个人的修行。是一种投资自己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而等到修炼成功,享受教育幸福完整的一定不止我们,也必然还有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学生。一举多得,毫发无损,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云端研修”第一期直播《网师学习与教育写作》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v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