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公司成立之后,摆在郑树林面前,一件大事。寻找另一半,结婚成立小家庭,是绕不开的话题。
自从哥哥五林来帝都做生意。树林回老家次数增加。有五林照顾他的生意。
每年清明、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郑树林都回老家,一边回家陪母亲过传统节日,一边相亲。每次相亲,高不成、低不就。
事业上的得意,让郑树林寻找另一半更加挑剔。
三十多岁的未婚男人,在老家是尴尬的年龄。本地和他差不多大的女孩,大多数名花有主。
在帝都找外地女孩,又不放心,当心受骗。时间就在忧郁里度过。
这几年,郑树林也挣了些钱,在老家盖了新房,买了新家俱。就等找到另一半,成家。但人生这道选择题,迟迟确定不下来。
又是一年春节,回老家,多年没见面的表兄弟给郑树林母亲拜年,母亲聊到小儿子个人终身大事。心事重重。经验丰富的大表哥劝树林。
“小老表,如果你手上有钱,在县城买套房子”。
“那怎么行,我在老家盖了房子,买了家俱,到县城买房,我现在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树林面露难色地说。
姑妈家大表哥,年近四十,在外搞装修,已是一位小包工头,后面跟着二十来人。大表哥文化不高,十五岁学手艺,在外走南闯北,见识广,看事能找出问题核心。
“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更容易解决终身大事,如果钱不够,跟我说声,我支援你几个”大表哥坚定树林走这条路。
“现在女孩都现实,你讲你有钱,谁相信你,你有房子,哪怕有欠债,人家嫁过来,过日子落在实处,谁愿意到你这小山村落户”大表哥继续劝树林。
一语惊醒梦中人。当时,手上钱不充足,试着考虑这条路。或许换个赛道。容易解决个人终身大事。
正月里,郑树林推迟回帝都,去县城寻找房源,经多方打听。县城有一处,风景不错的地方正在建住宅小区。
找到房产公司,咨询一番,回家和哥嫂们商量。
最后,忍疼割爱的交了一大摞钞票,签下自己大名,算订金。
定下一套房子,三楼,两室一厅,一年后交房拿钥匙时,全款付清。
根据以往的生意量和自己手上积蓄,一年后付清房款很难。
郑树林没有工作单位,当年也没有银行按揭。
看看未来一年财运如何?自己成立公司,生意量能否增加收入。另一方案,找大表哥借一部分钱交房款。
农村女孩,有两种方式跳出“农门”,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女孩,数量不多。农村考上大学的女孩凤毛麟角。
大多数女孩读几年书,回家务农,通过嫁人跳“农门”也是一种方法。
九十年代初期,全国不少城市,可以挂靠直系亲戚,农村人花几千元买城市户囗,成为城市人。
当年许多花季少女,花几千元把户口买到城市,为以后在城市成家增加砝码。
而这种从农村到城市的女孩找男朋友,真正的城市男孩又看不起她是农村人。
买了城市户口。就是想想下半辈子在城市生活成为城市人。事实上很难融入城市人行列,她们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农村人标记。
余小玲的父母都是农民。只有舅舅在城市工作。为了买户口,余小玲改为母亲姓,姓杨,找人在派出所写个证明,是舅舅养女,挂靠在舅舅户口名下,买了城市户口。
买户口时,那时百元钞票还没有发行,全是十元钞票,余小玲从银行取出伍仟元钱,这可是她多年的存款,放在自家堂屋桌上,堆了半张桌子。
余奶奶看着这堆钱,自言自语地说“非要买什么户口,如果放低要求寻找另一半,这伍仟元是一份丰厚的嫁妆”。
余小玲从初中毕业休学,一直在县服装厂上班。到了婚嫁年龄,城市男孩条件好的攀不上,条件不好的男孩,余小玲又看不上。
: 她的父母是县城边的农民,同时又是手艺人,父亲年轻时学了裁缝。
在大集体年代,余父每天挑着脚踩缝纫机。走街串户帮人家做衣服,母亲在生产队做工。女工的工分值很低,比不上男工。
为了多挣钱养育余小玲姐弟四人,余父把自己缝纫手艺教会余母,让余母上门做衣服,余父去生产队挣工分,男人的工分值高。
余小玲姐弟四个人,她在家老大,初中毕业后,跟母亲后面学习裁剪,她学会基本裁剪后,进县城服装厂,在电动缝纫机上做外贸服装。
县城服装厂,与省外贸对接,专门做出口服装,上班时间长,加班是家常便饭。工资在县城算高薪。
因为长期加班。家和服装厂两点一线生活。让花季少女的余小玲,生活平淡、简单。没有时间交际。
余小玲拥有城市户口,苗条灵动的身材,不低的工资收入,有点自命清高,把自己熬成了大龄女青年。
帝都美物连锁超市每月新开3~5家超市,在帝都遍地开花,收购商场开超市。
小到收购社区商店开成便利超市。大到繁华地区不景气的商场,开成商超、大卖场。
每新开一家超市。郑树林就要铺货。事先跟美物连锁超市签订合同,有三个月账期,资金回笼慢,不像做个体,虽然销售额小,但资金周转快。
这一年,郑树林经济压力大,老家县城房子,还房款日子一天天逼近,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现金短缺.
哪一头都顾不上,整日焦头烂额,先把眼前事,自己业务打理好是王道。
在大钟寺市场进货,有五六年时间,一仟多家批发商。有50%相互熟悉,从进货源头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他过去在这些商户进货时,付款及时,不拖拉,为自己赢得了好的声誉。
现在找一些批发商,跟他们签订合同。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郑树林长期在他家进货。先押一定数量的货款,超过这个金额就付一部分货款,年终结清。
拿出这套方案,好多有实力的批发商同郑树林签订合同,投他长期销货。当然也有交往不深的商户,不同意。
找了几十家有实力的批发商签订合同,这样公司的资金周转减少许多困难,只要公司正常运转,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遇到困难,解决问题,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随着春节临近,交房款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家中兄弟多,找大表哥借钱,面子是丢不起的。
哥哥们几家把节余的钱凑在一起不够。老家民间有放高利贷的。利息比银行高一倍。让母亲和大哥,在村子里愿意放高利贷村民问问,能凑够郑树林欠缺的房款。
到了1997年清明节,郑树林回家拿县城房子钥匙。交房款。顺带着,又相亲一次。互相没看上。
虽然没钱,但是把房子简单装修一下。以备需要。这是大哥的意见。
装修采取包工不包料。郑树林手上有点资金就寄回家,母亲住到县城毛坯房。看守材料。大哥每周曰去县城,与各位师傅对接采购材料。
买卫生间卫浴用品,大林选择在楼下店铺。售后也方便。
开卫浴店的是余小玲叔叔婶婶,给树林家送货。见到郑母。小婶和郑母聊起来。
余小玲叔叔了解到,老人小儿子买房,不靠父母,不靠兄弟姐妹,一切靠自己,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或许同是生意人,心心相惜,要把大侄女余小玲介绍给郑树林。郑母听了余小玲的情况,也很满意。
双方长辈比当事人都急。联系让俩个人见面,但郑树林刚离开县城不到十天,婚姻大事,不能再拖。
大林在母亲的旨意下,在学校打个长途电话,让郑树林火速回家相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