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号的误用
(一)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和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
1.《雷雨》中的人物对话;《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铺叙都极富特色。
2.报名者请带户口簿;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
分号一般用来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不用于单句中。例1、例2均为单句,例1的3个并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例2的5个并列词语在句中作宾语,句中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二)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间误用分号。例如:
这样的豪言壮语,究竟出自谁人之口呢?不是别人,正是林彪;它是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谬论。
“林彪”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句号,因为此分号前后为两个独立的句子。
(三)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误用了分号。例如:
1.去年12月13日,在河北省香河县公安局的配合下,通州区公安局破获了盗窃高压电线路铁塔塔材的案件;抓获犯罪分子二十余人。
2.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超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例1是承接关系,例2是递进关系,皆非并列关系的分句,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二、问号的误用
问号主要用来表示疑问句(包括设问句和反问句)末尾的停顿。问号的误用主要是把非疑问句误为疑问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带有“谁”“哪”“什么”“怎样”“几”等疑问词和“是……还是……”疑问结构的非疑问句里。例如:
1.“至于谁来当我们的处长?目前尚无从知晓。”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2.他不知道怎样才能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3.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
4.据张国宾交代,和他一起在金谷大厦住的,有一些很有钱的“朋友”。天知道张国宾此时是不是又在吹牛皮?
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5.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
“不知道……没有”表达的是陈述语气,非疑问语气,句末的问号应改成句号。
问号的讹用还有一种情况:表示强烈的疑问,常常问号与叹号并用,问号与叹号的位置有时会错置。例如:
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故,作为一校之长,你难道没有责任!?
正确的用法应是问号在前,叹号在后,因为表示强烈疑问的句子首先应是疑问句。
三、冒号的误用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的讹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文中间的插入语(通常为“某某说”)后面误用了冒号。例如:
“不做生意?”翁亮说:“不做生意打那么多长话?鬼才相信,你一定是在做大生意!”
此处的“翁亮说”为插入语,非提示性话语,其后一定要用逗号。
(二)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例如:
1.我跳下车来,说了声:“忠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说了声”后面的冒号应删去,同时应删去“再见”后的叹号,在引号后加逗号。
2.同来的人有:李大民、张小美、林莉华等。
“有”后面不应有停顿,冒号应删去。
3.厂领导及时提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提出”指向的是宾语“新思路”,其后不应有停顿,删去冒号。
(三)在一个句子里出现了两重冒号。例如:
也还有另一种观点:当作品涉及某些阴暗现象的时候,有的同志会说:“你写的现象虽然是真实的,但要考虑文艺的党性原则。”
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出现两重冒号。第一个冒号应改为句号。
(四)该用冒号的地方没有用冒号。例如:
1.企业长期亏损,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2.前锋线上派出了上届西班牙大赛时为夺冠立功的三名前锋,罗西、孔蒂和阿尔托贝利。
“出路只有一条”和“三名前锋”为提示性话语,其后应该用冒号。
(五)冒号与比号混用。该用数学符号比号(∶)的地方误用了冒号(:),该用冒号的地方误用了比号。(冒号位于字的下标,比号位置居中。)例如:
①地图比例尺1:300000
“1:300000”中的冒号应为比号(1∶300000)。
②早餐时间:7:30
“7∶30”应为7:30。表示时分秒之间的间隔用冒号,不用比号。
(六)起解释说明作用的冒号与“即”同时出现。例如:
脑海中闪过一个带有几分哲理性的问题:即群山与高峰的关系。
这里,冒号与“即”所起的作用相同,删“即”或改冒号为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