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是我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的一句话。 趁着周末对寝室的书籍进行了整理,大学之后所购买的闲书堆起来可达腰际,而这其中真正进行阅读的却不足三分之一。理了份书单,对自己的读书内容进行了规划,同时,也进行了反思。
小时候爱读书,但读的书又杂又闲,对经典书目类“主食”没兴趣,却偏爱散文诗歌这些“趣味零食”。散文教我领略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诗歌教我寻觅和发现藏匿着的深情。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我庆幸自己没有浪费时光,读了很多书。
越长大越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讲求时机的,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刚刚好”。少时翻开名著,只觉得晦涩难懂,一知半解,里面人物关系或者概念论述常常在脑子里揪成一团,索性放弃。再大一些,性格逐步完善,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再读起来方觉得酣畅淋漓。阅读应算是自我有修养的一种方式,但对于孩子来说,更应当是一项富有乐趣的活动,如果年少时期变成强迫性的知识灌输,反而会大大降低其阅读积极性。同时,那些超出年龄段的内容并不会被理解吸收,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浪费时间。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是我在读书过程中领悟出的道理。
经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立flag,多久内读完一部书籍,又要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倒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越来越意识到慢下来的重要性——读书不能急功近利。没有人非要规定看书一定就有显于表面的有所得,涓滴成河的道理,想必大多数人都是懂的。
关于读书不知道读什么,那就读经典。古人的大智大慧,前人的经验总结,较之现在的急湍流水,沉淀出来的绝不只是一星半点。而你所能做的,就只有慢慢的走在里面,轻轻抬头,静静地观看沿途的风景,变成自己脚下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