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三十)

作者: 曹会镇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09:30 被阅读0次

                                           第五章    参军(二)

李昌云带着曹青兰直奔东坡方向而去。她知道儿子常来地头拾柴火或抓鱼,说不定这会儿也在这里还没回家。两人急匆匆向前走,可来到地头一看,哪有人影?只隐隐约约看到有两个挎篮静静地躺在地头上,旁边什么都没有。

两人加快脚步来到挎篮前,看到挎篮里空空如也,哪有柴火?不过篮子底部压着两个石块,那石块上好像还有字。李昌云弯腰拿起石块,只见上面用黑木炭写着一行字,具体写的是什么看不太清。李昌云认得挎篮是自家的,她明白字也一定是儿子留下的,内容是什么不知道。

曹青兰说:“嫂子,回去吧。这天黑了,写的什么字也看不清,回家看去吧。我猜,那肯定是写着几个孩子的去向。”

“很可能!”李昌云说。接着两人挎上篮子一块走回家去。

两人来到李婶家,曹青兰迫不及待地拿过石块,只见上面写着:我们参军去了,请父母放心!骡子、猴子、腊月。

很快三家人都知道了孩子们的下落,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既然他们愿意吃粮当兵,作为父母也只得接受这既成事实,再反对也是无济于事,毕竟他们已经走了整整一天了,出去找他们跟本找不到,也没法去找,谁知他们投奔哪个方向、哪个队伍去了?

曹青兰不住摇头,老婆一个劲唉声叹气。李婶也偷偷抹眼泪。最难过的是李昌云,丈夫因参军抗日牺牲在战场上,今天儿子又去参军,万一-------她不敢再往下想,她恨自己没用,他知道儿子去当兵多半因为家里没了粮食,一家人吃不上饭。骡子是懂事的孩子,他知道在家挨饿会给母亲心里上增加负担,对母亲也是一种折磨,与其在家耗着叫母亲难受,不如参军投身革命。这样既减轻了母亲的压力,也给自己找到了人生出路。

再说骡子他们。几个人跟着郭勇来到前面小村,在村头找到一户人家,每人要了一碗开水,猴子、腊月又拿出随身带来的干粮几个人便吃起来。这时主人搬过来一条长凳子让几人坐下休息,骡子接过来向主人表示了感谢。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几个人体力有所恢复,郭勇便告别主人带着骡子几人继续摸黑赶路,直到深夜十一点多才来到部队驻地。由于天太晚,郭勇没有打扰战友们。他把骡子几人带到一间小屋里,又找来几块木板,然后把自己的棉被拿过来给几个孩子盖在身上。

郭勇说:“孩子们,你们就在此将就一晚,明天一早我就带你们去见连队领导,报名参军。”

“行,郭叔!你也找个地方睡觉去吧!”骡子说。

不一会儿孩子们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老高骡子几人才睡眼惺忪地爬起来,他们看到站在门口的郭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郭勇说:“走吧,我先带你们去炊事班吃点东西,然后再去报名。”

几个人跟着郭勇来到炊事班,看到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正在盛饭,郭勇叫了一声:“张班长,我把人带来了。”

张班长扭过头来,挨个看了看骡子几人,然后对郭勇说:“老郭,这就是你说的想参军的几个孩子?”

“对呀!”

“我看他们年龄太小,都像是娃娃,恐怕过不了关。”班长说。

猴子一听张班长说他们是娃娃,把嘴一撇说:“大叔,你看错了吧,我们哪里也不像娃娃,都十六岁了,都是大人。”

炊事班长一听笑了起来,说:“是吗?那我看错了、看错了,对不起,你们都是大人了!快吃饭吧,我已经把饭盛好了,每人端一份儿,不够再盛,管饱!”

几个人向大叔做了个鬼脸儿,然后端起碗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几个人的吃相,这里的饭一定很香。其实不然,这里的饭比起家里来也好不到哪里去。每人两个黑馍,一碗稀粥,一勺盐水煮南瓜,仅此而已。几个人吃得香,那是他们跑饿了,有数的“饿了吃糠甜如蜜”,也并不是因为饭好吃。不一会儿,几个人把饭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饭郭勇带着骡子几人来到中队部,见到中队长王志成郭勇便向他说明了来意。中队长一听高兴地睁大眼睛,拍着手说:“欢迎欢迎,我们的队伍又添新生力量了!‘’中队长说完招手叫过来门口的年轻人,说:“小刘,过来,把他们几人的名字记下来,然后每人发一套服装,把他们安排到一小队三班去。三班长是个老革命,他会带兵。”

“好的!”小刘回答,接着他又指了指骡子几人说,“你们几个跟我过来,报报名字,说说为什么来参军,自己有什么特长?”

骡子几人走过来,郭勇说:“你们几人好好配合小刘,我就告辞了。再见!”

郭勇走了,骡子几个人跟着小刘来到另一间小屋。

小屋里有一张木桌,上面摆着几本书和一个记事本。木桌周围放着几条长板凳。小刘示意骡子几人坐到长凳子上,然后逐一问话。

小刘先问骡子说:“小伙子,多大岁数了?”

“十六岁。”

“家住哪里?为何来参军?”

“家住凫山县,泉洼村。我们来参军就是为了打日本鬼子。我的父亲就是打鬼子牺牲的,我最恨的就是日本人。”

小刘听到骡子的话停下了手中的笔,他认真地看了骡子一会儿说:“小伙子,你还是烈士后代,好样的!你叫什么名字?”

骡子回答:“我叫陈清水,小名叫骡子。”

小刘记下了陈清水的名字,然后转向猴子,问:“小伙子,你呢,多大岁数,叫什么名字?”

猴子回答:“我也十六岁,名字就叫李猴子。我参军就是为了打鬼子,为了吃饱饭。”

小刘听了笑了笑没有说什么,然后又去问腊月。

腊月回答:“我也十六岁,名字叫曹世军。参军就是为了多杀鬼子,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小刘登记完站起身来,对陈清水几个人说:“行,你们几个都是好样的,部队收下你们了,以后好好干,多杀鬼子,早日立功。”小刘说到这里好像又想起什么,他上下打量了陈清水一遍,然后问,“小陈,你们几个人会游泳吗?”

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会呀,都是行家,我们一口气能游二里地。”

陈清水说:“我们家乡就在白马河边,村庄周围到处是壕沟。我们那里的大人小孩个个会游泳。”

“那很好,我们湖西大队的根据地就是微山湖,每天都与水打交道。划船、游泳是家常便饭。”小刘说。

陈清水说:“这个你就不用担心,划船、游水是我们几个人的强项。”

小刘拍拍陈清水的肩膀说:“小伙子,好样的,凭我直觉,你将来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才。”

腊月接过话头说:“可不?你说对了。我骡子哥,不,陈清水哥是个有文化的人,上过两三年私塾呢,认好多字,还会写信!”

“当真?”小刘问陈清水,“你确实上过学?”

“当真。我读过两年多私塾,能看书,也能写信。”

小刘听完一拍大腿,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部队正缺少有文化的人。你们几人暂且在这里等一等,我把这个情况汇报给领导去,听听他对你们几人作何安排,然后再把你们送三班去。”

小刘说完大步走出门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眉开眼笑走进门来,说:“我汇报完了,领导对你们三人做了重新安排,陈清水不再去三班报到,留在队部。李猴子、曹世军仍去三班当战士。”

陈清水对小刘说:“领导同志,我不留在队部,我们三人一块来的,一块去三班当兵,不分开。”

小刘说:“同志,这是部队,是有纪律的,不是你想干嘛就干嘛的地方,一切行动听指挥。上级领导如何安排咱们就如何执行,不能讨价还价。还有,你有文化,留在队部能帮领导一些忙,是有大用的人,你应该明白。最后我强调一点,服从是军人的天资,切记!”

陈清水听完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至此三个人暂时分开,陈清水留在了队部,李猴子、腊月下了连队。(待续)

相关文章

  • 悠悠岁月(三十)

    第五章 参军(二) 李昌云带着曹青兰直奔东坡方向而去。她知道儿子常来地...

  • 辞心楚||心寒

    悠悠岁月断红肠, 只影寒身涩水霜。 雪雨青花三十载, 无人问沁月凄桑。 作者:陈杰

  • 三十年战友聚会感想

    三十年战友聚会感想 时光如白驹过线,三十年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忆当兵那年,似人生之序曲,婉约透明,思之彻入肺腑,...

  • 和你一起,岁月悠悠——宁都县黄石镇各小学第十一周互加网络课程参与

    悠悠岁月,小溪流哗哗;悠悠岁月,小雨点沙沙;悠悠岁月,小树苗哈哈;悠悠岁月,小“互加”啦啦。和你一起,岁月悠...

  • 新宝两岁两个月了

    悠悠岁月急飞驰,快马扬鞭度时光。上月才留新日记,又是匆匆三十日。 感觉真的就是眼睛一眨,新新就窜天...

  • 岁末感言

    ———写于艺友三十年重聚首 悠悠岁月,欲说当初少年事!鬓边白发,眼角皱纹,蓦然回首,韶华已逝!觥筹交错间,忆当年艺...

  • 奔四的感悟!(摘录)

    募然回首,岁月在不经意间悄悄从指尖滑落,三十余载悠悠岁月,青春已成记忆,“奔四”女人如花的容颜已开始褪色。我们的步...

  • 回忆我的老师们

    回首,三十余年悠悠岁月,往昔如流,总是在金菊飘香的九月里,和您进行一场思想之约。怀念您,我的老师们。 我的老师们,...

  • 昨夜的酒意犹未尽,昨日的聚回味无穷。殷殷同学情,暖暖师生谊!时光荏苒,三十几年,悠悠岁月,幼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 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

    岁月不饶人,浑浑噩噩已年过三十。深夜静思,惶恐。悠悠岁月,耿耿痴心。出世间法,没有觉悟 悟道。世间法没房没车一事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悠悠岁月(三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cj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