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开悟就是把凡夫的八识转变为四智;把凡夫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变为成所作智;把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把第七末那识——我执识,执着识转变为平等性智;把第八识阿赖耶识(含藏识),转变为大圆镜智。这就是转烦恼为菩提,转过来了,就是成就了,这就是八识成四智,烦恼化菩提。
第八识为阿赖耶识,第八识是含藏识,统摄万法中所有的因果业力种子,若能将这里的一切含藏识转为清净,则通达万法真相,直达无上正等菩提,故称“大圆镜智”。
如圆满明亮的大镜子照澈宇宙万法实相,无有一丝垢染,预示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透彻澄明!
第七识为末那识,那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执着,名为我执,因为有了我执,所有的烦恼皆由此产生,所有的分别由此产生,故而迷惑颠倒,造业沉沦,必然感受苦果。若能将第七识转清净平等的智慧,则明白万法皆为自心投射,实为一体之故,根本不存在二元对立的与分别,就能转变为平等性智。
这时候我执就断了,我执一断,一切附在我执之上的烦恼也就随之就消失了。故能成就平等性智,由于有了平等性智故有菩萨无缘之慈,同体大悲,便有了无条件的大爱。
第六识为意识,意识就是思想,信念系统等,具有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与逻辑推理的能力。
我们所有的计划,分析,判断皆从此种来,众生也因此依靠意识造下种种罪业,从而轮回受报。
若能将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就能够如实照见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如实照见,见相非相,而见如来,并且看整个世界都是净土,万法皆清净,并能应机说法,随缘度众。只在当下,无须计划,如镜子当前,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了了分明,不着一痕,故称妙观察智!
眼、耳、鼻、舌、身是前五识,众生依靠这个五识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造下种种业,受尽种种苦,若能转五识为成所作智,则能依靠五识行持种种善法,利益无量众生,成办一切道业。
”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中圆”就是说第六识、第七识在因地上面转;前五识和第八识在成就以后果地上面去转。八识和四智是波和水的关系,本体是一。我们迷的时候就是八识,悟的时候就是四智。所以说,迷悟只在一念之间,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六七就要在因地上转,如何转?就是将心和意识变得无限,将自己铆定在永恒的觉上面,将分别,评判之心,转为觉察,观照,平等之心,这个就是因上转了。生活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凡所有念皆是虚幻,
任何一个念头都不要相信,
这个要怎么做到呢,
需要你八识专四智。
就是需要明心见性,
不断的熏修,
持续的实修,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觉察力提升,
每个当下都活在觉知中。
你能像大圆镜一样照着每一个念,
当念一生起就知道这个念不对了,
即使没有情绪你也能觉察到它,
良知光明不只是靠格物致知,
它还需要你明心。
你不能一边相信集体意识是真的,
一边又让自己彻底解脱;
这两者是无法共存的。
你无法在无明中让自己彻底解脱。
你不能一边相信这个物质世界是真的,
一边相信你的信念系统,
一边想让自己彻底解脱,
这是不能共存的。
如果你不让自己相信这个物质世界是真的,
不让自己相信集体意识,
你想让自己走出无明,
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悟,
那唯一的办法是明心。
也就是六度波罗蜜的重要性。
也就是《金刚经》里讲的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
就是离一切相,
离一切相就是离一切念。
解释:八识转四智:
1,阿赖耶识转变为大圆镜智, 如如不动, 像一面镜子, 观照只是关照。清净(证悟无上正等正觉)
2,么那识转变为平等性智, 不区分, 没有法执我执, 没有好坏区分。清净(证悟正等正觉既菩萨)
3,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看只是看, 觉只是觉, 观只是观。清净(观自在过程菩萨道)
4,眼耳鼻舌身五识 转变为成所做智., 体验物质世界, 小我体验还是体验。清净(证悟正觉既开悟或者阿罗汉)
八识转四智就是 化烦恼为菩提的 过程。在八识的时候, 叫烦恼;在四智的时候, 叫菩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