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家长认为,我作为你的父母,给你吃穿,把你养大,你就得服从我,不能反驳我,更不能挑战我的权威。
在这些家长眼里,如果孩子对自己提出了质疑,那就是让自己掉面子的事,怎么可以?必须把家长的架子摆起来。
但是这样真的有用吗?那些自以为通过摆架子维护了自己权威的家长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或许是另一种形象。
可见,摆架子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上说:
“12岁之后,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最关键是,父母要学会示弱。”
家长向孩子示弱,并不代表真的弱,而是避免硬碰硬的伤害,化解身份高低带来的隔阂,传达了一种教育的智慧。
智在万家有一位家长就是通过“示弱”赢来了孩子的信任,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
……
(二)建立价值感。这里有个小窍门儿就是“示弱”。
我们总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其实你应该也听过母强子弱这句话,母亲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强势,要有母亲的温柔与平静。
我在儿子面前会经常拎不动东西,需要他帮忙;出门忘带钥匙,需要他提醒;坐地铁容易坐过站,需要他帮着记站名。
吃东西时他主动分享给我,我会很高兴地接受,并表达被照顾的喜悦和欣慰。
孩子其实是不喜欢一直被照顾的,他也愿意照顾我们,帮助我们……
这位家长在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和孩子积极沟通,正面交流,最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独立思维。
…… 我儿子现在就像个小大人。
他有同龄孩子的调皮捣蛋,偶尔也会犯小错误,但他还有独立的思想,会经常跟我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
他的性格开朗乐观,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会自己想办法来应对。
还有最让我欣慰的一点,他没有像别人预言的那样“好不了”。
相反,他看待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态度很自然,不会因此自卑或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他是个内心有爱,眼中有光的孩子。
好的教育不能囿于身份和脸面,而是需要平等而真诚的沟通,否则便会变成以爱之名的禁锢和伤害。
如果家长事事要强,不仅会搞得自己很累,连带着也会影响到孩子。
当你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你的责任感才会被激发出来。孩子也是一样的。
把扮演“强大”这个角色的机会留给孩子吧,或许你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