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还这么年轻,你怕什么!

还这么年轻,你怕什么!

作者: YouCore_框架的力量 | 来源:发表于2018-02-28 10:43 被阅读8次

文 / 晶美同学

YouCore 主策划

1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说自己去年刚毕业,因为比较内向,所以平时和领导们沟通也不多。

在公司外碰见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随便瞎聊好像也不太好,后面索性就不打招呼了。

直到最近做年底评选的时候,明显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差了其他同事一大截。她想要改变。

timg (14).jpg

“但是,怎么判断一句话该不该说?万一犯错了怎么办呢?”

怕犯错,让职场新人们说话办事谨小慎微,开会时都只敢坐最后一排。

我给了她个建议,“职场新人说法办事的首要原则:年轻就不怕犯错。然后又加了一句“亲测有效”。

2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曾经说过:

人是受缚于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

任何人都有局限,都会犯错,但每犯一次错,离成功也会更近一步。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能把每一种可能性都试一遍,即使前面全部错了,最后也必然能成功。

timg.jpg

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不断提高而已。

当然犯错也有成本,这是大家惧怕犯错的症结所在。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相较于犯错后的收益,犯错的成本实在是微乎其微。

▼ 年轻没什么可失去的

不同于有家有室的中年人,年轻人可以说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在这样一个轻装上阵,试错成本最低的年纪,不怕犯错,才可以为以后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财富。


timg (1).jpg

▼ 年轻可以从新开始

年轻就是资本,即使由于犯了错,职场失意,也可以快速另起炉灶,弥补之前的错误。

如果换作中年人,可能一次犯错,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 犯错的收益可以享用更久

越早犯错,越早能吸取教训,从而能应用于之后的职场生涯。如果到了快退休,才犯错领悟,除了告诫后辈,也别无他用了。


timg (2).jpg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更好的说法应该是:犯错要趁早。

以开头那位读者所说的沟通为例,我们来看看如何趁年轻,好好犯错。

一共两个方法:
① 过分沟通胜过不沟通

② 沟通之后调整“分寸感

3 过分沟通胜过不沟通

大学快毕业那会儿,我接到的第一个校招offer是去一家奢侈品公司做管培生。

那家公司的招聘流程是先实习一段时间再确定去留,然后才安排具体的部门,所以我们一帮实习生内心还是挺忐忑的。

开会的时候,也都生怕说错了什么,以免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timg (3).jpg

和我同一批实习的有一个女生叫Melody,她行事风格和名字完全相反。

每次开会发言都特别积极,但说实话其实呢,没有讲到过什么重点。

“这样表现会不会太过呀。”有好几次我都这样暗想。

后来有一次我们轮岗到某个店铺,针对最近这个店销售转化率非常低,临时开了个小会。

负责人简单介绍完情况后,Melody还是第一个开口,

“可否公开下流量和转化率的数据?这样可以试着在周末人多的时候把门关上,减少没有购买意愿的人进来。”

timg (4).jpg

其他人都傻眼了,我们毕竟不是正式员工,很多数据处于保密阶段。

店长也愣了一下,不过他随即笑着回复Melody,“很不错的想法,咱们可以私下沟通。”

散会后,Melody的确被单独留了下来。

出了会议室,一起实习的几个同学开始窃窃私语:

这个方法我也考虑过,但是因为咱们看不到具体的转化率,而且不确定关上门后对于流量有什么影响,所以才没提出来!

一个人控诉后,不少同学一起附和。

想法可能大家都有,但其他人都出于实习生的分寸感没有提出来。

timg (5).jpg

2个月后,实习考核结果下来,Melody在一片祝贺声中进了最受欢迎、有且只有一个quota(招聘指标)的市场部。

而我虽然最终因为没能进入自己理想的部门,与那家公司无缘,但时至如今,我依然很感谢这份经历。

Melody的这件事也一直塑造了我的职场沟通观:

遇事不怕提问,不怕沟通,沟通再过也比不沟通得好。

这使得我虽然在刚入职场的一年内横冲直撞,但几个来回下来也进步不小。

timg (6).jpg

现在回想下,一个新人在没有经过任何体验和历练下,哪知道哪些需要沟通,哪些不需要沟通。

我们要做的无非是一步一个尝试,每踩一个坑后都挪一挪,然后发现,原来路在这儿呢。

4 沟通之后调整“分寸感”

前面的过分沟通,就是不怕犯错,大胆前行。但如果要想不永远犯错,就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修正,比如沟通里面的“分寸感”。

所谓分寸,是一种境界,无论说话还是做事,做到恰如其分,但这种分寸的拿捏是从实战中历练出来的。

没有经过尝试和迭代,也万万不可能掌握到这种分寸的。

这两年有个特别火的语言类节目,叫《吐槽大会》,节目中会邀请几个明星朋友坐在一起自黑或黑别人。

可如何黑得漂亮,黑到深处自然粉,就需要有非常精准的分寸感了。

timg (7).jpg

前段时间节目策划人李诞上了许知远的《十三邀》,说起《吐槽大会》恰如其分的分寸感,李眯着眼睛笑说,

“练出来的。”

职场沟通中的这种分寸感也同样需要练习,那如何训练呢?

这里有2点建议:

一、了解自己的沟通方式

我刚工作横冲直撞那会儿,如果其他同事安排我做事儿,而我手上事情恰好比较多的时候,往往就直接怼回去了“这不是我分内的事情”(很欠扁是不是),也不会在意对方有啥反应。

timg (8).jpg

不管这种方式对不对,先要了解自己各个场景下的沟通方式。

二、对自己的沟通方式进行迭代

虽说趁着年轻要多犯错,但犯错的目的是为了逼近成功。

如果一直按照原有的行为去做只会带来同样的结果,必须要反思,对错误进行修正,才会有所改观。这种修正可以通过自己发现,也可以通过别人指出。

比如我刚刚“这不是我分内的事情”这种欠扁的沟通方式,后来是带我的姐姐专门因为这事儿找我谈话。

timg (9).jpg

她是这么说的:

懂得拒绝别人是好事,因为完成自己的事情是最基础的,很多时候也是最重要的。但是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是不是至少得给对方一个理由呢?如果对方不理解你的情况,不就对你慢慢有情绪了,这样以后还怎么相互配合呢?

三言两语下去,把我说得心服口服。

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两点:

1、有个人原则还是要有的;

2、拒绝别人也要理由充分。

其实无论做错事情,最后肯定都会有人教你的。幸运的话你可能会像上面的我一样碰到一个引路人,不幸的话现实也会让你明白些道理。

timg (10).jpg

所以在职场新人有效期以内,你一定要乘机得罪足够多的人,做足够多的错事。

但做错之后,还要修正,无论是通过别人,还是自己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值,才能在别人不会再原谅你之前,不再犯错。

5 总结一下

IBM创始人华特生说过“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

可见犯错的收益,而年轻又有犯错的资本,因为:

◆ 年轻没什么可失去的

◆ 年轻可以从新开始

◆ 犯错的收益可以享用更久

那如何趁年轻,好好犯错呢?以沟通为例,一共两个方法:

◆ 过分沟通胜过不沟通

◆ 沟通之后调整“分寸感”:

① 了解自己的沟通方式

② 对自己的沟通方式进行迭代

相关文章

  • 还这么年轻,你怕什么!

    文 / 晶美同学 YouCore 主策划 1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说自己去年刚毕业,因为比较内向,所以平时和领导们沟...

  • 你还年轻,怕什么

    文/粥小唯 一则53岁阿姨考上研究生的腾讯新闻炸瞎了我的眼。心里五味杂陈,个中滋味无法言语。 《一》 早年,因为家...

  • 你还年轻,怕什么

    一则53岁阿姨考上研究生的腾讯新闻炸瞎了我的眼。心里五味杂陈,个中滋味无法言语。 早年,因为家庭变故。我选择了读最...

  • 你还年轻怕什么?

    丢掉工作一个星期,天天在家混吃等死,完全陷入了自我否定和怀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特别想逃离这个世界。 难道我的...

  • 你这么年轻怕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或许是我个人比较敏感。我对于分离这件事,总是会以泪汪汪,心里空荡荡几天为结束。下次再...

  • 你还年轻啊 怕什么?!

    此刻坐在回程的高铁上 ,心里有很多很多感触~也许是因为最近工作上事情太多了 也许是因为生活琐事太多了,也许两者都有...

  • 你还年轻,怕什么失败

    文|流上云间 图|网络 没有彩排 一上场就是实打实的战场 都是第一次经历人生 不是所有人都能一遍 就达到...

  • 你还年轻,怕什么失败?

    「怕失败而不努力可耻吗?」 不可耻,但可惜。 年轻人躺平的态度让人惊讶有余的同时还是惊讶,怎么年纪轻轻就没有一点冲...

  • 你还这么年轻

    去医院看皮肤科,医生说:你还这么年轻,不用想着什么都忌口。 今晨很早便顺着送儿子上学的车去了医院,到医院时不到八点...

  • 他杀

    “这么长的日子你都走过来,你还害怕什么。”米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这么年轻,你怕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kb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