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似乎真的从来没有不散的宴席。每个人都在适应着或多或少,与家人的分离、与朋友的分离、与周围环境的分离。
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去上学的情景。
妈妈早早地就对我展开了“魔鬼式”嘱咐——如何与人交往,怎么节约用钱,怎么整理床铺,吃哪些东西更健康……一应俱全,生怕露掉些什么没说到。临走的前一天,妈妈还帮我整理好衣服,为我准备了所有可能用得上的药品。临别时,带着对未知属地的憧憬,当时并没有太多的不舍与感伤。只觉得自己终将要离开家,离开父母的怀抱。
但当一个人真正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及一群陌生的面孔时。内心的怯懦感又爆发了出来,较之先前的兴奋,瞬间转换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旧环境的无比念想。前后的反差,似乎又给离别画上了一点悲情色彩。
生活中除了与家人分别外,还少不了与朋友的分离。
因为求学,因为工作。不得不与惺惺相惜的友人分开,只觉知音难觅,不免心生不舍。与你分开之后,又有何人懂我之所想。与家人分离不同的是,同友人的离别显得更洒脱一点。也许是现如今交通工具的发达,也可能是通讯设备的普及。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这首《赠汪伦》中深切表达了同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自己的不舍之情。
与环境的分离似乎也算得上一种别离。
在一个环境里呆了几年,从一开始的不习惯,渐渐转为熟悉周围的人和氛围。面临最终的别离也会显的十分不舍。譬如大家一起奋斗过的教室;一起打球的操场;相处甚久的图书馆……当心里想到“我即将离去,可能这是最后一次”时,内心不免有些五味杂陈。
当有朝一日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坐在图书馆那个熟悉的位置;漫步在学校的绿茵场;折下银杏的一片叶子……一切又晃如时光倒流般,昨日的一切又会显得历历在目。
分离的感伤终将化为久日的思念。怀念熟悉的味道;怀念相处的欢笑;怀念奋斗的汗水;甚至还会怀念那些咬过我的蚊子……正是有了这些,才使我的记忆更加完整。
我们总是习以为常的在分别前说上“再见”,即是舍不得与对方的离别,更是对未来再相见的一种期许。
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