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老的称谓,鲜活的文化

古老的称谓,鲜活的文化

作者: a优游 | 来源:发表于2023-05-19 11:01 被阅读0次

“称谓”在我国古代文化里,依据血脉远近、伦常亲疏,有着精确区分,叫法各有不同。

这一点,在不同地域,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见过某长于写文的姐姐这样写:

乡村叙事里,叫亲爹叫“大”,还要在称呼前冠一“俺”字,如同古代汉语的发语词,并无实质意义。我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叫“大”,一出生就是这么叫,为什么要问“为什么”呢?后来的一天,我十四岁的儿子命制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答案。他说,“大”,指的是他的家庭功能。就是说,他是一家之长,一个家没有谁能够超越他的地位。

接下来,这位姐姐赞同之外,又形象地表达了自家父亲在家里的权威,再次体现“大”的“大”,她这样描述:

他这一解释,我一下子醍醐灌顶。在我的年少记忆里,俺大妥妥排在我家的第一位啊。他要是在家里咳嗽一声,我们几个小孩子都会浑身一颤,我二弟还会让脑袋保持原有角度,只把眼珠转过去,从而可以不动声色地窥测俺大的脸色。

她这样解释,自有她的文化体察与自我阐释,但自幼与其同在一个省份的我,相隔不算远,同样的亲属关系,我们的叫法和理解就有较大差别。

在我老家,叫自己的父亲为“伯”(音“白”)或“大”(按普通话发音,但为短促轻声),是根据其在本家同辈中的排行。

如果父亲排行老大,亲子女称其“伯”;如果父亲排行靠后,就叫“大”。堂兄弟姊妹间称呼本家的男性长辈也都按这个排行叫,比自己父亲年长的叫“伯”、年轻的叫“大”;比自己父亲年轻但关系远一点的,比如街坊邻居,就叫“叔”。

叫法称谓的不同,可理解为“十里不同俗”的一种表现,由此我们更知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以及从不同视角看同一问题时打破自我认知局限的作用。

可是,个人的解读里,难免掺杂很多主观的东西,比如具体人性格的原因、具体家庭氛围的状况、特定个体之间关系的差异,这些都是造成与真相偏离,甚至导致解读的失真。

说到称谓前冠以“俺”字,这令我想起当年写毕业论文时对某地方言的粗浅研究。

甲地方言中,类似的,冠以“哇”音,离此地一小时车程的省会城市乙地则冠以“我”字。比如当面称自己的父亲,甲地喊“哇爹”,乙地喊“我爹”;若是以第三人称讲述自己父亲,甲地则称“哇家爹”,乙地则称“我家爹”。

有关称谓的种种现象,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但从未专门记录过,今日记之,待来日时机成熟,再发酵钻研。

相关文章

  • 院子犯五鬼不太平,陈益峰以亲身经历谈风水

    风水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学问,以其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古老,以其不断适应当代社会的建筑形式,而不断产生新的理论,而鲜活...

  • 古老的伤口——《文化苦旅》

    21级传媒学院新闻谢海燕 学号:2021414512 QQ:1910123396 “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

  • 古老的文化,年轻的面貌

    近些年来,“故宫博物馆”这五个字频繁出现于大众视野中,故宫文创、《上新了·故宫》一系列有关故宫的全新视角也呈...

  • 冬至·潮州城十二时辰

    2500多岁的最老节气冬至又到来了。冬至,古老的潮州城民众至今仍沿袭古老的称谓,亲切地叫作“冬节”。冬至,确为古节...

  • “爸”和“爹”都指父亲,古人为什么喜欢用爹

    称谓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中的一部分,可分为亲属、社交、特殊称谓,而亲属称谓中又包含了正式和非正式的部...

  • 优雅而有文化的年龄称谓!

    老祖宗对年龄的称呼,叫法不仅好听,还很优雅。今天不妨一起聊聊!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天。 襁褓:本意是指婴儿的被...

  • 关中话中的称谓语

    汉语中的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陕西,它方言中的一些称谓独具特色,有着鲜...

  • 古色古香,古韵传承

    古老的村落,流传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古老的文化。 流浪过各地,阅览过各地文化,欣赏过各地风景,最终发现故乡的美,是...

  • 平遥

    平遥 清冷中低诉着古老的衷肠 古城墙边的一缕晨光 一切都鲜活起来 生命是那样的掷地有声 一代代的文化变革 谁又知这...

  • 文化因传播而鲜活

    近年来,国学越来越热,我认为,这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对世界文化,都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让优秀的民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老的称谓,鲜活的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lg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