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适《燕歌行》赏析(三)

高适《燕歌行》赏析(三)

作者: 阳光正好_27cd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19:07 被阅读0次

      前面虽然已经写过二次赏析,今天讲课之后,觉得有了新的感悟。

      思考一: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思考二:概括诗歌的艺术特色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

      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句式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

      思考三:本诗在和高考链接上,可以进行意境类训练、炼字型训练、赏析类训练。        具体句子分别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可以复习虚实结合:“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整体效果还可以。

      思考四:本诗可以看出学生的漏洞在于对手法都不是特别清楚,连最基本的对比都不清楚。

      这个需要进一步强调复习。本诗里的对比名句需要学生特别记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思考五:主题总结。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相关文章

  • 唐代文学之唐诗

    高适、岑参诗歌赏析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

  • 高适《燕歌行》赏析

    郑重声明:我的文章是独创,不涉及敏感问题,文责自负。 此诗当时颇有名,自唐而后声誉增。 皇帝拓疆欲膨胀,将军好战而...

  • 《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

  • 燕歌行 高适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

  • 燕歌行(高适)

    纳兰玲珑/文

  • 燕歌行——高适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燕 歌 行 (唐)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

  • 《燕歌行》 高适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

  • 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高适:保持清醒,抓住机会,下一个王侯就是你

    歪解诗词2.0(100/012) 燕歌行 (唐)高适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并序① 高适②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③焉。 汉家④烟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适《燕歌行》赏析(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mm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