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虽然已经写过二次赏析,今天讲课之后,觉得有了新的感悟。
思考一: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思考二:概括诗歌的艺术特色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
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句式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
思考三:本诗在和高考链接上,可以进行意境类训练、炼字型训练、赏析类训练。 具体句子分别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可以复习虚实结合:“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整体效果还可以。
思考四:本诗可以看出学生的漏洞在于对手法都不是特别清楚,连最基本的对比都不清楚。
这个需要进一步强调复习。本诗里的对比名句需要学生特别记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思考五:主题总结。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