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观点,尊重不一样。这里是千语新说。
如果有同样的目的地,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交通工具必然导致不同的到达路线。这些路线必然有曲有直,有的耗时长,有的耗时短。所以就存在我们口中的“弯路”。但其实探讨“弯路”概念需要对一个隐藏的前提达成共识:分辨我们的目的是到达目的地,还是“尽可能快的到达目的地”,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目的。我们语境中对“弯路”带有的贬义含义,就是默认了目的是“尽可能快的到达目的地”。当我们理顺了这个前提,才好来探讨“是否存在弯路”这回事。
那么现在来说,在默认前提是“尽可能快的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下,不同的路耗时不同,显然耗时越短的路越是最优解,那么其他耗时更长的路,就是“弯路”。是的,弯路是显而易见存在的,而且还不少。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避免弯路?我们先把思路从抽象的思考中抽离出来,看看地图:在地图上,有两个点,一个是出发点,一个是到达点,那么最短路线是什么?相信这个题大家都会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从这个简单的例子里我们可以得知:当初始条件明确时,路线就是给定的。所以在求解现实中的路线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确定初始点。
初始点有两个,一个出发点,一个到达点。在现实中,出发点是给定的,但到达点是不定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简化为:确定到达点,即目的地。
目的地?我们不是在探讨怎么最快到达目的地吗?为什么绕来绕去变成确认目的地了?目的地不是确定的吗?
此时请注意,在地图的例子中,目的地和出发点都是初始条件:即,在求解(真实的行动)之前就确定的条件。满足这个条件时,最“直”路线是唯一且确定的。
那么我们继续看,在未出发前就清晰的目的地,多吗?目的是一个未来时态,要完成目的,是未来的事,这个未来时间越长,我们对它的预测越不准确。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很好决定,想吃南门的包子就去南门,想吃北街的煎饼就去北街,大多数人不太会在北街上走一半突然改变主意想吃包子,又折回头去南门。如果这样做,那这个在北街走的路程就是确定无疑的“弯路”,可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造成“弯路”的原因难道是路径选择本身吗?不是,是行动至一半,目的出现了变化。
初始条件变了。那么之前的求解作废,但耗费的时间精力是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这就是所谓“弯路”的本质。
到了现在,我们发现,路径的选择问题,本质上是目的的选择问题,更确切地说,是目的地能否坚持的问题。所以,如何避免走弯路,你知道答案了吗?
那就是,在确定初始条件后,在行动中严格遵循,无论行动中有什么质疑,都等到达目的地后再复盘。
简而言之,不达目的不放弃。燃烧我的卡路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