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良知驿站第二期|国学经典之礼乐

良知驿站第二期|国学经典之礼乐

作者: 良知驿站 | 来源:发表于2018-01-05 16:34 被阅读0次

    良知驿站│2期

    心学 • 文化• 致良知

    良知驿站 ┃ 国学之经典

    本文共1328字,预计4分钟阅读完

    欢迎来到良知驿站

    今天大家来讨论一下中国的礼乐。

    中国在古代被称之为“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为此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  正  ·  文  ·  来  ·  啦  ·

    礼乐始于夏商,周朝初期周公的“制礼作乐”形成独有的文化体系,后经孔子与孟子的结合改善,

    将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延续至今。

    “礼乐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出了人类的辉煌,

    虽然现代的科技发展注重物质利益,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的冲击,

    已丧失古典淳朴的本质精神。

    但是作为“礼仪之邦”的国家,不能让其丢失,得让“礼乐文化”提升人类道德,

    让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让“礼乐文化”的继承,滋养后代。

    “礼乐文化”在古代就以推广道德伦理为主,用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今的礼乐文明也还是深藏在人们的心底,需要有人牵引,将其释放出来。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为维护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序统治,周公旦(周文王的四儿子,周武王之弟)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

    “周礼”当时被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以及生活准则,也是维护宗法制度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使得“礼乐制度”得以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乐崩破,礼乐制度受到严重的冲击,

    这也造就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生,孔子将致力于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为毕生的追求。

    ”礼乐文化“是从祭祀文化发展而来,”礼“的本义指的是祭神之器,之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在后来就泛指人类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

    《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急于祭。"梁启超《志三代宗教礼学》曾据之发挥道:礼也者,人类一切行为之规范也。有人所以成人之礼,若冠礼是;有人与人相接之礼,若士相见礼是;有人对于宗族家族之礼,若昏礼丧礼是;有宗族与宗族间相接之礼,若乡射饮酒诸礼是;有国与国相接之礼,若朝聘燕享诸礼是;有人与神与天相接之礼,则祭礼是。故曰:"礼所以承天道以冶人情也。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道德的培养主要是经由对情感的"礼乐教化",而非理性的认知训练,这一点应是中华文明不同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方面。他认为"礼是从人的情感出发来制定的,但礼又是以修正人的情感为目标的","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彭教授认为"礼的传授,一定要把人文精神作为重心",其中关键又有两点:"第一,'德'是礼的灵魂。""第二,'敬'是礼的核心。

    众多的文人学者都强调“礼乐”的重要性,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就在于“礼、乐”。

    “礼乐”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人民的生活细节,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所以在“礼乐”上更应该注意。

    现代的孩子的教育,除了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多注重礼乐的学习,让他们从小就接受礼乐的洗礼,让其从小做起,让礼乐深入他们脑髓,这样才更利于国家的发展,让“礼仪之邦”的称号永久传承下去。

    本文属于个人解释,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出!

    读而思duersi

    读而思,为您每日推荐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更多精彩文学内容,期待您的参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良知驿站第二期|国学经典之礼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ss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