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一个内省周,做的事情大多在与梳理底层思考逻辑,super hard work。近期做事情感觉十分堵塞,表现为外部能够使用资源和内在想做的事情匹配度存在割裂,于是有一种类似一辆宝马开在烂泥路里一般。遂煲了一碗内外通顺的鸡汤自饮。
或许这道理各位看官早已明白。鸡汤太水,还请看后姑且笑之 :)
内外通顺,不仅是个体内部世界,即涉及心灵思维认知层面,与外部世界,即实际行动和资源匹配等客观现实,这两条路是否互通。
个体内外世界互通畅达,则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典型如,想太多做太少(执行力不足)。
想太多不落地,想这件事情本身没问题,缺的是对ideas的判断和筛选,进而导致如拍脑门决策、“三分钟热度”的长久存在,懂的东西杂广博而不精。
但也并不见得对点子经筛选分析后就行嗖嗖嗖落地执行一样,点子也有靠谱和不靠谱之分。不靠谱的自然不用讲。但点子靠谱,也并非落地执行就能很好一样,认知对了也涉及到在现实外部世界的条件问题,如果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匹配上你想要的行动,那么,事情或许大概率上也办不成。就如看到区块链前景如何如何好,但,真正能够有足够精力去参与的人、身边人尽力支持的人等,占比几何呢。
点子靠谱和不靠谱,后续执行顺畅与否,背后涉及的是个体对事物认知的思维框架。内在认知正确,外部时机资源匹配,执行才能到位。
掌握比较正确的思维框架,分析事物才能更客观和尽可能全面,思考分析尽可能全面、对事物发展的主客观认知上来后,认知的提高推动个体不断自发做事。这也是ABC理论中的观点,通过改变人们对某事物的想法(belief)去改变行为结果。至于如何有正确思维框架,如何考虑更客观周到,或许倾听比你level高、或曾经有类似经历的人的想法是不错的选择。
故,也不用因为某事办不成、或随着事物发展不断啪啪打自己的脸而沮丧失落,有时候真的是差一些“时运”。也即,有的东西在当下当刻是不属于你的(≠未来不能拥有),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或本来就不存在所谓时机,为之失落也没多大意思。
最后,引几句最近特爱的小众古风歌中的歌词作本篇结束,来源是音频怪物的《佛说2》
笑着面对, 不去埋怨, 悠然、心随
苦海无边, 看破红尘方上岸
菩提本无树, 这明镜也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那尘埃
看破非空,而是了悟,方更有勇气面对真实与后续选择行动。
感谢看完碎碎念到这里的您,感恩相遇,随喜赞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