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在新网师学习了《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去年曾经选修了《积极心理学》,感觉心理学对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学期还想继续再学一点心理学知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展心理学的讲师是复旦大学的丁敬耘教授,心想一定讲课水平会特别棒!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发展心理学课程》。丁敬耘老师在复旦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虽然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深奥难懂,但是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却变得浅显起来。
年轻的丁教授学识渊博,讲课思维思路清晰,与教材内容不同,但是使用价值非常强,让我们对发展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第一次讲座中,丁教授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含义一一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从生到死一生的心理发展现象。他讲到了概述部分的主要内容,主要谈到四个方面: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简史、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心理发展的理论。还有心理发展的特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简史以及重点讲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理论。
在谈到心理发展特点的时候,丁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对于这段话,我感触特别深。
丁老师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阐述的比较详细,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增长和衰退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他举例某些啃老族的青年,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工作,而是游手好闲,让年迈的父母养活自己,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日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在他们父母的娇生惯养中娇惯的结果,他们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经历中、心里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或许是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处于恐慌之中,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父母就开始担忧他们的未来,很早就为他们规划了一条成长之路。所以,孩子刚会张口说话,父母就开始自己的培养计划了。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上了各种辅导班一一钢琴、舞蹈、主持、声乐,甚至还有英语、奥数。为了迎合家长,现在的幼儿园 ,几乎就变成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幼儿园的孩子们要学习拼音、写字,还要学习算术、加减。
老师和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增加营养,好让孩子强筋壮骨,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实,他们却是在揠苗助长一一过早被催熟的孩子往往没后劲儿,甚至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同样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孩子三岁,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 到了七八岁,他们开始进入第一个逆反期;而到了12岁,则进入第二个逆反期。 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退到孩子身后。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不放心孩子,而把孩子限定在自己身边,事无巨细,都一一插手。还有的父母则是过于依赖孩子,舍不得与孩子分离,因此通过情感纠缠的方式,将孩子拴在自己身边。正如丁老师所说,孩子该独立的阶段,一定要让ta去独立,不要留在身边。如果现在你放不开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放不开你,他会事事依赖你,甚至会变为啃老族。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大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我感觉印象最深的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在1-2岁时,通过手的抓取和最的吮吸,有初步的感知和运动思维。2-7岁时前运算阶段,典型特征是能够运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他们的经历,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7-12岁时具体运算阶段典型特征,获得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借助具体实物进行逻辑运算。12-15岁是形式运算阶段典型特征,可进行形式逻辑运算,可运用演绎、推理等逻辑运算解决抽象问题。学习皮亚杰的心里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典型特征,让我能够清楚明白班级里的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工作中,能够针对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
从这一点来看,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学习心理学,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心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平衡性。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阶段则很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关键期。比如孩子3到5岁时,正是立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惩罚。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3到5岁这个规则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无所畏惧。一个无所畏惧、任意妄为的孩子是最可怕的,他会像小怪兽一样席卷一切、破坏一切。此时你再想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关键期。
丁教授说,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平衡了;发展不好,人与环境格格不入,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进行矫正和调整,是孩子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
在这学期的八次讲座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五次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和第七次的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早期心理发展的内容。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授课对象正是小学儿童,能够清楚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更好地因材施教。
另外,我儿子14岁,正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心理特点?听了丁教授的讲座,丁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差异性。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男女生关注的对象不同,女性追求苗条、魅力,男性则关注减重或肌肉。最明显差异就是女性过早进入青春期,喜欢和高年级同学交往,这种人际关系的导向会容易被同龄人孤立。如果不及时予以疏导,就会产生反向助力,容易滋生逃学辍学的念头,过早的进入社会,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扮演一个新的社会角色,但他们水平没有达到成人认知水平,容易感到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体验,但有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通过八次课程学习,激发了我对《发展心理学》学习的兴趣,觉得只有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更深入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想,更好地换位思考,抓准他们的思想动机,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2022年6月2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