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0日
读了一点书,做一些记录。
《创意叙事与对话实践》
熙娟老师在自序里说:
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生命的陪伴,而不仅止于咨商技术的教导。她想先去靠近专业背后的个人和他们重要的关系,而非只停留在专业的空间里,透过对故事诠释与对话品质的突破,支援大家能不断创造出个人想要的生活和工作。
我今天早上看到的是:
重点放在亲身实践带来的真实体悟,透过自身感动进而影响身边的人,避免沦为“只能说不回做”的知识传播者。
促进学习者不仅能达到自我蜕变的目的,进而透过关系的创意发展,从以自己为中心的伴侣、亲自、家庭、到工作社群,逐步带来影响与改变。
【我的触动】:
上面这两句话,其实在工作坊听过很多人说过,甚至我自己都说过,我也用粗笔划线过不止一次,可我非常清楚,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后半部分。“重点放在亲身实践带来的真实体悟”、“学习者达到自我蜕变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掩饰后面的半句而存在的。哪怕就是此刻,我写下这些,也不能自信的说我就真的把这两句话放在心里了,或许,等下我合上书本,就忘记了。
而我之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一直纠结,就是因为我想加入初级督导班的初衷是想要开叙事小组,想要通过这个有点收入。再往前说,前几年的学习,不也都是为了赚点钱吗?
最后也没赚到钱。那还要继续吗?
要啊。没钱如何生活?
如何继续啊?
调整后继续呀。调整比例,既然今天看到了并写下了这两句话,那么在今年里,是不是可以有些不一样呀,是不是比例有了一点点的增加,哪怕0.01%。
熙娟老师《写在走入叙事之前》&《如何走入叙事》里问:
你想要成为一位怎样的自己?怎样的妻子?怎样的女儿?或者怎样的同事、朋友?
我想“你想要成为一位怎样的自己”?也已经烂大街的问题了,大部分人说的也都大同小异到我都不想在这里说了,我自己也说过很多,其中最多出现的一个词是“富足”。
在《如何走入叙事》这个小节里,读到一些问题,觉得这些问题问的好好呀,下意识的想要抄录下来,停一下,似乎自己抄录了不少好问题,可是真正能用出来有多少?很少呀,那么提问,除了是一个技术问题,是否背后还有些核心的东西是我没有的:同理心?对生命的好奇?还是其他的?
想起教练技术的核心就是提问,找出教练卡,自己玩一玩。一方面借此探索当下的自己,一方面体会一些好问题。
今天抽出的教练卡是:富足。
还真是很应景哦,在我想到去年的这个时间,我清理了信用卡所有的债务,今年的这个时间,我刚刚跟信用卡增加了一笔债务。写这句话之前,忽然有个声音说:你是不是引导出了“带来贬抑感”的故事而不是“带有可能性”的故事?毕竟这笔钱给我带来了鼻炎的康复,顺畅的呼吸,身体活力的启动。同时也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不是吧,你又在给自己找借口,给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让两个声音先打会架,说回,这张卡。
【卡牌正面】:
富足
真正的富足从内在开始。
内在富足的人才会乐善好施。
许多内在匮乏的人一位单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就能够产生富足干,和其实是一种误解。
先看到别人内在的富足,自己才能走上富足之路。
生命本已具足。
【卡牌反面】:
富足
教练问题
你对“富足”是如何认识的?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实现人生的富足?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实现了会给你带来什么?
为此你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你计划如何开始?
这些内容和问题感知起来和回答起来有些卡顿,今天来不及写了,今天要去公司,先写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