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想法
网络化知识的时代——《知识的边界》

网络化知识的时代——《知识的边界》

作者: Chengcheng_bc86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11:04 被阅读0次

    背景:

    曾经,我们知道怎么去获取知识。我们的答案来自于书籍或者专家。我们会确定事实,继续前进。而在网络时代,知识已经进入了网络中,出现了史上最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不同的。所有确定性都被连根拔起,话题再无边界,没有人对任何事情能达成一致。作者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网络化的知识(networked knowledge)如何增进对商界、科学界、教育界和政府的理解,并且,和人们不得不依赖传统专业知识来源的时代相比,它又怎样做到令人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现状是我们既面临知识的危机同时面临划时代的知识的提升,世界太大,大到我们无法尽知。知识的网络化,也许能让我们无限接近事实本身。正如世界的实际状态一样,这些网状的知识并不遵循严密逻辑,发散、碎片化、分歧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具备能力自行定义主观的知识边界——根据想要解决的问题,在网络化的知识海洋里建立解决不同问题的逻辑。解决完问题形成新的知识融入网络,然后让知识更加too big to know,就如本书的英文标题。这就是作者对大数据时代知识的新认识。

    本书对社会知识的架构和变化的探讨

    知识超载:

    数据——信息——知识——理解——智慧,这是我们以前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是这种金字塔模式,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我们通过处理数据,得到信息,再通过处理信息得到知识,以此类推。有了这个模式,我们就能决定传播哪些东西了。最底层没有价值的数据不值得传播,人们会选择更上层的,比如信息、知识来传播。

    然而太多的信息会损害我们思考的能力。问题在于过滤失效。比如说,以前的过滤器有报纸、百科全书、教材,它们是有权威性的,会帮读者过滤掉大部分信息,这样就缓解了人们对信息过载的焦虑。而互联网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几乎不会被真正地过滤掉,它们永远都存在。所以,我们要避免陷入焦虑,不是要远离信息,而是要找到新的信息过滤器。

    知识的实体

    本书的主旨,知识实体就是网络本身,不是在人的大脑和图书。知识的基础是事实。事实变得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网络本身就是知识的实体,优点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改变以往做减法获取知识的方法——将知识简化到图书馆或者科学期刊上来获取;我们现在是通过做加法的逻辑——将任何一种想法、它的细枝末节——都放在巨大的、松散链接的网络中,来获取知识。做加法的逻辑,优势在于既保留了原先减法逻辑的专题性知识,又能让读者拥有还原事实所需要的诸多细枝末节。缺点在于多样性和矛盾性,当知识创建与分享的加法逻辑展开后,对知识接受者而言,提高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主观判断的难度——我们面对的信息变得多样化、难以聚焦,难以分辨。多元化带来了知识的多样性矛盾。 

    本书对网络世界中知识的主要方面和特点的探讨

    将聪明人聚在一起是一种传统且有效的创造思想的方式。网络也让聪明的人联系起来并交流。 专家知识曾经基于主题,具有结论确定,不透明,单向,特殊阶层的特点,倾向于一体化的声音表达,但是网络化知识相反。

    专家网络可以比其所有参与者的总和更为智慧。专家知识从专家个人的性质转变为网络的性质,如以下:

    性质一,网络连接大众;

    性质二,网络汇聚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人;

    性质三,网络最像燕麦粥,粘稠而多块 专家网络需要群块——因为网络大众中 (一)的多样化人才之间的网络化对话和社交关系 (二)——因为当专业知识存在于大众之中时,它可以迅速繁殖;

    性质四,互联网是累积性的;

    性质五,互联网无限地增长。

    网络化的知识必然包含着不同,要对多样性进行审视,多样性的范围该划到哪里,并非所有的多样性是平等的:让群体智慧胜过最聪明个体的多样性,来自于视角和探索方式的多样性。多样性有合理程度,什么程度合理依赖于所处环境。并非所有多样性都平等这一系列的问题。

    书中提出了一个“回声室”的概念,即:通过分流技术,把相同意见者聚集一起。《智慧社会》也有类似的提法,即只将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囊括进来。不过,作者又提醒,如果网络建立更多的“回声室”,可能会导致声音的“同质化”,这就不利多样性和差异性,网络的回声效应和集群效应,要求我们要保持心态开放,也就是我们能够更聪明,获得跟多的知识,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自身。

    《智慧社会》在探讨群体智慧中,塑造高效组织的途径有:1:参与,即组织里有大量的想法交流 2:探索,密集的互动,要有好的互动模式和筛选机制 3:多样性想法的多样性,每个贡献想法做出响应,参与者之间话语轮换次数相当。这也与本书的提法有类似之处。

    作者在书中引入长形式(long-form)的概念,即论证、推理,如果书籍告诉我们,知识是从A到Z的漫长旅程,那么网络化的知识可能告诉我们,世界并非是个逻辑严密的论证,更像是一个无定型的、相互交织的、不可掌控的大网。 知识的这些变化也让我们的思考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原来受限于书本的限制,都是从 A 到 Z 的长形式思考,而互联网的超链接帮助我们,能把这条链条扩展成一张网。 新型知识是网络状的,没有形状,因此反应了知识的更新,以消除中央权威为代价,知识和世界的关系大大不同,从而可能影响很多我们未想到的方面。 在客观性不在强求时,人民现在要求的是立场、消息来源透明。

    致力于共性其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更广泛的传统战略中一项简化的战术,人类只能通过给知识做减法,将知识缩减到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技术能够处理的程度,去认识这个大到不可知的世界。 非专业人士形成的网络,贡献越来越多而且重要。

    网络化的科学正在学习与差异共处 现在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能够为人们获取的信息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我们好像又无可置疑地身处一个变得愚蠢的伟大时代。现在的谎言不仅找到更广的受众,其地位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牢固。

    作者认为最好的结果,是我们使用网络的经验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的真正本质。最坏的结果是网络会让我们对科学的方法、态度及结果的理解错上加错。然而两种情形都可能出现。

    网络化决策的特点:

    首先,相比层级环境下的决策制定,网络决策在按比扩展上表现更为出色,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如此 其次,当决策需要基于对地方性知识了解很多的时候,尤其是情况复杂多变,或者前路未明的时候,网络决策就表现得更加出色。 第三,在层级化的、自上而下的决策可能会适得其反的情况下,网络决策能够激励人们。 第四,当决策力遍布整个网络时,地方性知识也能得到更多地应用。 第五,当整个网络的决策由地方层面做出决定时,它们更有可能代表当地成员——通常是志愿者——的利益。 第六,层级化的组织,其领导力仰赖于金字塔顶端那个单独的个体;相比起领导力遍布于网络的组织,“弹性”自然要差些。 第七,层级性的决策方式,和我们传统的认为世界大到不可知所以必须做“减法”的思维是一以贯之的。 由于上述原因,同时由于网络体验给新生代们带来的期待,层级组织中所作的决策也将越来越多地带有网络化决策的特征。

    本书总结了网络化知识新结构的特点:

    丰富性:网络上能够接触到的东西之多,超乎往昔电视时代和图书馆时代我们的想象。 在这丰富性的世界中,知识不再是一座图书馆,而是一个调到符合我们当前兴趣频率的播放列表;不再是一个王国,而是一条能够令我们到达目的地的道路。

    链接:思想可以是超链接的,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从一个观点跳到另一个观点。我们在网络上的角角落落所遇到的那些链接,彻底改变了知识的结构,改变了权威人士和证书的角色,改变了我们停止继续发问的理由和所在。

    无需许可:系统默认人们可以阅读、发表或者打造任何他们在网络上想要的东西。网络缺少一种整体的许可体系,这使得知识不再像是独立存在的内容,而更像是节点,只有在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网络内,我们才能充分信任它们,甚至是理解它们。

    公共性:你能看到的,基本上别人也能看到。网络是个巨大的公共空间,拒绝访客、拒绝内容是一种例外。知识不是对照自然的一面镜子,而是一种相互联系的网络。这个网络依赖于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观点,也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人类对重要事物的感知。

    未决性:在网络上的时间越多,得到的证据越多,我们对任何问题达成一致将永远不可能。我们的共同之处,不是拥有彼此一致的知识,而是身处总是存在分歧的同一个世界。

    作者提出可以帮助你让网络化的知识发挥它本应有的作用的建议:

    一、开放通道 开放取用知识库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学者们和研究者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将他们的作品放入其中。这些知识库让人们更快地获取到信息和观点。

    二、提供智力之钩 解决信息超载的方法,创造更多的信息:元数据。一个元数据丰富的网络,它里面可用的、有用的知识也会更丰富。

    三、链接一切 一个充满思想的网络,让我们得以一窥纸张背后也得以跟随自己的兴起在网络的边疆自由穿行。多链接,再多链接。

     四、不要把制度化知识留在身后 当这一切都可用的时候,网络在系统上就更智能了。不仅个人可以因此找到信息和利用信息,而且当信息在程序上可为其他电脑所用时,开发人员就可以找到新的方式,扩大信息的价值。

    五、教每一个人 如果我们希望网络促进知识的进步,那么我们就需要尽早开始教育我们的孩子,教育他们如何使用网络,如何评价知识宣称,以及如何去热爱不同。 知识已经变成了一个网络,带有网络的特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网络化的知识,会让我们更接近关于知识的真理。

    小结:

    如今信息爆炸,信息过载成了新的焦虑,知识的危机与划时代的知识提升需求并存,如何接触到更广泛同时选出对自己很有价值的信息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是新时代所需要的。

    现在知识和信息已不可能为少部分人所独占,专业人士的价值不在占有知识,而在“过滤”。每个人都可以享有知识,但判断知识的价值和解读知识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而这种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交流、思考才能积累。人们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来源网络,要能分辨信息真伪,并更频繁地到各种公开场合和其他人交流你的观点;就是说,知识和观点是泛滥的,不过掌握和解读知识的人是稀缺的。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任何观点都是有市场的,因此无须担心论点是否主流或者原创,论点不是目的,论证才是。《精进》中提到的整理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并继续扩展,思考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补充或挑战,思考要长期探索的问题,这也是应对网络化知识的挑战的方式。在网络化知识的时代需要保持开放性,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时常反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网络化知识的时代——《知识的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yx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