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解现代经济学》读后感(1)

《理解现代经济学》读后感(1)

作者: 范与自由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5:12 被阅读0次

    《理解现代经济学》读后感(1)

    ——总论与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今天突然翻到一年前没有读的文章,读完受益匪浅。一方面,我了解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数学应用和经济发展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看到了经济学在具体现实中的分析方法、具体应用和发展前景。

    题目是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理解现代经济学。首先要理解“现代”二字。我们把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按照这种理解,现代经济学更多的是指改革开放之后引入我国的,已在西方世界研究多年的,目前用来进行现象讨论与政策分析的主流经济学。我们大学中所学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并不属于现代经济学,而是现代经济学的前身。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社会科学。作者强调:现代经济学是无国界的,但是分析起来是要因地制宜的。因而,每个国家的经济学家都有责任发展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经济学。

    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者框架。文章后面说道这正是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社会学科的方面所在。因为经济学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应用,其存在一些无法辩驳的,逻辑清晰的推理和证明。下面我将以物理学的视角辨析文中所谈论的经济学分析的三个主要部分。

    1.视角(perspective)

    视角即为经济学家看问题的角度。经济学为分析经济问题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视角,这就像量子力学中从不同的量子态中观测波函数。每一个理论都有可能是切合现实的,因为现实总是以一定的概率“摊向一处”。文中说到了经济学的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设定假设并逐步放宽假设是经济学的主要建模思想。

    偏好问题涉及的是价值观问题。新古典经济学中,考虑得第一要素首先是效率,然后是福利,即著名的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第一第二定理。但是,公平这一维度考虑得比较少,可能在今天,人们(除了那些专门研究的人)考虑得首先不是公平,而是利益。颇有争议的“功利主义”哲学观在现实生活中正在被实践,成为很多人的第一准则。

    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是优化问题。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就是在限制下做出最优决策。如果没有技术限制或者制度约束,就没有经济学。但是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生产技术是外生的,是靠发明创新提高的,制度约束是内生的,我们就是要研究每种制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这两者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两个边界。

    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涉及分配问题,而分配问题和政治等密切相关。我认为,西方经济学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其是一门“管理的艺术”,其很好地避免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比如性别、阶级等,从而让决策变得简单。然而,任何一项决策都与一个社会上的某一类人息息相关,比如分配。在社会总资源是一定的前提下,一部分人得到多另一部分人必然得到少。在中国深化改革的今天,每一项政策都需要考虑到各个阶层,安抚受伤的群众。

    2.参考系

    文章中所说的参考系指的是各个理论。和物理学中的参考系一样,其作为现实的标杆,对于测量和比较大有益处。经济学家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标杆而与其他的人不同。有了标杆之后,如果人人都承认这个标杆的存在(以某一个为基点),就可以衡量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动力学问题),从而得到相对应的结论。我们应该看到,类似于物理中的经典物理和微观物理,西方经济学也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的永远只是表象,我们应该找到微观的实质。我们从微观到宏观,从一个经济问题到一类经济问题,体现了一个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的主线与深度。

    3.分析工具

    分析工具永远只是媒介,其在经济学中主要是抽象的方法,推理的方法等等。经济学如同物理学一样,有一套数学方法和分析范式。所以,也有经济数学方法(计量经济学)这门课。

    总结

    经济学分析从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出发,站对自己的视角,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运用一系列分析工具,进行抽象、提炼、总结、概括,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是实证的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科学。从前一部分可以看出学习经济学主要依靠上述方法:

    1.寻找不同视角;

    2.分别理解理论的假设前提和分析对象;

    3.学好数学方法;

    4.随时联系实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现代经济学》读后感(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beuqtx.html